虚构游戏
(2009-07-26 16:50:11)
标签:
文化 |
分类: 混合理论 - Hybrid Theory |
说过了这几个星期搞得很累,什么也不想写。本来我已经计划好下半年单起一部长篇的,因为上半年的《伦敦单身女郎》已经全部写完了嘛----当然以后出版的时候故事肯定会跟现在博客里发的不太一样,会有修改和完善,不过那个小说其实总的来说就是朱丽叶徘徊在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小说出版的时候我会写一个完整的结局(不过结局肯定就是虚构的了啊,哈哈)----所以下半年我打算另外起一部新计划中的长篇,《派对》那本还是等到明年有时间了再写。
说到虚构的问题,我想起很多年以前我在北京的时候跟一帮朋友聊天的时候,狗子说过的一句话。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写虚构的小说,狗子说,每天发生这么多真事儿我还写不完呢,干吗还要去虚构?当时我哈哈大笑,觉得他回答得很妙。
事隔10年以后,我前天突然在博客的评论里发现了一句话,说,她喜欢看我的文字,我的小说,只是因为她看到的都是很真实的东西,不虚构。这句话让我很高兴。虽然她可能只是无意当中说出来的,但是在我自己的写作过程里,读者的反馈和评价对我其实有着很大的鼓励和肯定----读者的意见对我来说,远远比那些理论家和评论家们来得更重要。
但其实我也写过虚构的小说的。从我11岁开始写第一篇作文以外的小说,到17岁我上大学,那期间我写的小说200%都是虚构的。在17岁以前,我从来没有在小说写过半点自己的生活,全部都是虚构,全部都是想象。想象中的故事,和情节。
应该是在我进入大学以后,我才开始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开始写非虚构的小说的。原因是当时我们上写作课,上课的老师要求我们写自己的故事,而且必须是自己的真事。这个课程简直是太为难了我。那时候我已经发表了十几万字的小说,出版了一本书,还从来没有写过“真”事。全部都是虚构的小说。现在开始被老师强迫着不去虚构,写自己真实的故事,我突然间简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写了。那段时间我非常郁闷,因为被人家强迫着写自己,不虚构。我真的郁闷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找不到方向。我甚至跟大学的班主任哭诉过,说我不适应这样的写作教学,我写不出来。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不是当时这样的教育,也许一直到今天,我都还是一个只会虚构的小说作者,就好像你们现在看到的那些80后、90后的网络小说一样。他们编写着无数离奇的故事,只可惜全部与现实世界没有半点关联。一本书悬念很吸引人,吸引着读者读完,看完以后却发现自己无比空虚,或者说,更加空虚。任凭这空虚沸腾,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去阅读,和去写作。
没有任何一所大学的中文系可以教育出来一个作家,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真理。然而很多很优秀的文学新人就是被这样那样大学中文系的教育给毁了。客观地说,中文系可以教育出来一个很好的文学编辑,或者一个很好的文学理论家、评论家,但绝对无法教出来一个好的作家。
谢天谢地,我不是中文系毕业的。所以,从我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我的老师就告诉我说:不要虚构。要写你心里最真实的东西。要敢于把你最真实的东西写出来,这样的文字才是文学。
否则的话,所谓的文学毫无意义。
玩文字游戏,其实就和玩电脑游戏一样,毫无区别。在这个青春的年纪,在纸笔间玩一场自编自导的文字游戏,然后任空虚沸腾,在虚幻的作者和读者之间。他们肆意交换和游戏着自己的空虚,继续制造着与这个现实世界完全无关的上百万字的连载小说和上亿的点击率,在电脑和纸书的世界里,在一个完全虚构的世界。那不是文学,那只是一场用文字制造的电脑游戏。
十七岁的时候,在大学老师严酷的教育和指引下,经历了残酷的自我解剖和完全否定,终于有一天,我开始学会了写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部分,开始写那些真实得连我自己过去都不敢去注目的东西,并且开始重新认识到小说的意义,和写作的意义。
所以,那以后我小说的风格,就像你们今天看到的这样,真实,不虚构。虽然这期间我的写作风格和方式都变化了很多,但这个最根本的原则从未改变。当然,我并不是说,文学完全就应该不去虚构,或者说,以后我写的所有小说都不去虚构。我要说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虚构和真实,在这个已经被剥离了文学艺术的真实性的世界里,文学的良心在哪里,是所有的作家(无论是60后,70后,还是80后)都应该自问的一个问题。
————————————————————————————————————————本篇完————
又:上面的文跟日记无关,完全可以单独命名为《虚构游戏》。本来我这篇文只是想随便写几句好容易睡了个懒觉的这个周末的,结果不知道突然惹了哪根筋,写出来这么一大堆严肃得不得了的文字。自己晕一个先。呵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