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LONG玩艺儿|跟着龙美术馆(重庆馆),了解叶茂中的艺术世界

(2021-06-09 09:55:22)
标签:

龙美术馆

叶茂中

叶茂中画展


LONG玩艺儿|跟着龙美术馆(重庆馆),了解叶茂中的艺术世界



龙美术馆(重庆馆)叶茂中画展



如果你生活在美丽的重庆……

如果你旅行来到了重庆……

如果你正好路过网红景点洪崖洞……

嘉陵江畔对面的金融中心江北嘴夜景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国华金融中心,最近一个头戴五角红星鸭舌帽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了国华人寿大楼大屏上,占据了整片夜景的中心位置。没错,这就是龙美术馆(重庆馆)最新举办的大型个展“叶茂中画展”的主角——艺术家叶茂中


LONG玩艺儿|跟着龙美术馆(重庆馆),了解叶茂中的艺术世界

LONG玩艺儿|跟着龙美术馆(重庆馆),了解叶茂中的艺术世界

重庆江北嘴龙美术馆(重庆馆)“叶茂中画展”海报展示重庆江北嘴龙美术馆(重庆馆)“叶茂中画展”海报展示




艺术名人眼中的叶茂中


早在2020年10月17日,龙美术馆(西岸馆)以学术研讨会的方式开启了(上海)叶茂中画展,二十位著名的艺术家、专家、艺术史评论家与策展人、馆长共聚一堂,从各个角度对展览与叶茂中先生的艺术创作做了热烈全面地探讨。


刘益谦

龙美术馆创办人,收藏家,企业家,叶茂中画展策展人。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是第一次和这么多专家一起开研讨会,跟这么多著名的学者坐在一起为个人的画展发言讨论,同时可能是第一次也是这辈子最后一次,为朋友为兄弟的画展做策展......从美术馆的角度来说,美术馆是一个艺术空间,我希望通过龙美术馆这样的公共艺术空间让更多的人了解不一样的叶茂中,这是我的初衷。同时从朋友的角度和兄弟情谊的角度,今天帮他办这个展览做策展人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也是第一次参加研讨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对于叶茂中的画展多提一点意见,希望听到更多的专家对他提出批评指正,感谢大家,谢谢!



潘公凯

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建筑与城市设计专家,先后担任过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担任院长等。


这个展览我觉得很特别,像刚才刘益谦先生说的,他第一次当策展人。他和叶茂中先生这样一个组合,是我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的,是第一次并带有原创性的合作......我觉得今天的这个展览,刘益谦先生和叶茂中先生的组合给我们一个启发,这个展览重点不在于临摹学习,不在绘画技巧上打几分,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态度特别特别重要。我现在也非常钦佩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走进了艺术领域,一方面搞收藏,一方面自己也尝试接触学习,或探讨艺术。我觉得这种生活态度,也就是面向未来的态度,是我们未来的生活、未来的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在人生中所应该追求和实践的一种态度。这个展览非常有意义,我想再次祝贺叶茂中、刘益谦两位这样的一个配合所呈现的如此丰富多彩的展览取得顺利成功,谢谢!



徐建融

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书画鉴定家、书画家。


艺术是多元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方严老师的千竹书院就是多元的,他宋元画得好,明清也画得好,他画吴昌硕,就是我们画吴昌硕的也不如他。方老师工笔也好,写意也好,彩色也好,水墨也好,山水、人物、花鸟,都画得很好。叶老师在千竹书院学习,所以有很多收获,取得了许多成绩,山水花鸟人物、写意的、工笔的、水墨的、彩色的、傅抱石的、石涛的、潘天寿的、王蒙的、吴昌硕的、甚至还有西画。这个西画,就连方老师也没有。接下来我相信叶老师会向某个方面发展,我对第三代中国画,对叶老师,都充分相信是前途无量的......叶老师在全面把握古人之规矩方面已经做得很扎实了,自己的生面也已经初步展开,今后肯定会更加辉煌。



尹光华

画家、古书画鉴定专家,精于古书画鉴定与考证。


今天,我提前到了龙美术馆,去展厅拜读叶茂中的大作。作品很多,临摹、写生与创作,中画、西画都有,一个工作忙碌名闻遐迩的业界巨子,能花那么多精力在画画上,说他爱画入骨髓应该是不过分的。展品中不少作品仿傅抱石。我知道他收藏有不少傅抱石的佳作,说明他欣赏傅抱石的创造力与他画中生气勃勃的艺术感召力。但他还临摹王蒙和石溪的画,那张临王蒙《夏山图》焦墨画得苍茫郁勃,极得王蒙风神韵度。临石溪《水阁清话图》落笔肯定,绝不犹疑,墨与色都滋润透亮,显露了他的才气和功力。王蒙是“抱石皴”的源头活水,而石溪则也是学王蒙而后生,终成大家的。可见,叶茂中既学傅抱石,更能上溯其源流,这种有着探索精神的学习方法,与那些仅学傅抱石一家的人真有天壤之别的。叶茂中喜欢画带有烟云的山水,有些西画作品则象莫奈一样闪烁着灿烂的阳光。



方严

画家,2014 年创建千竹书院。


第二次到上海时,看到一张他临牧溪的画(《风雨归帆》),与他以前的作品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了,我对他的看法也开始有了改变。老叶的画,无论是早期的西画,还是后来的中国画,比如临傅抱石,或者拟王蒙这些,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格调、气息非常清新。这一点也是耐人寻味的,因为通常来说,画的气质和人的自然属性有关,一个人如果入世较深,社会性较强,自然性往往就弱化掉了,画里多少会有些俗气。老叶从事营销,投身社会活动多年,依然能画出这样干净的作品,颇为难得。从事艺术,最难的并不是技法,现在美术院校教授的技法,普通人两三个月即可学会,最难得的,是画者本身的天赋与素质。我们看古今中外的画家传记,大都是说这些人天真烂漫、一任本真。老叶也是如此,他为人简单真诚,他的画也天真烂漫,这是艺术最高层的东西。像老叶这样的人,我觉得他本就具备艺术家的素质和天赋,无非是一不小心做了营销。当他拿起笔时,先天的气质与禀赋,便会不可掩饰地流露出来。



周春芽

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对于色彩有着最佳把握能力的艺术家之一。


我第一次看展时,看到展览中有一个部分是他早期学画时用油画棒等画的一些西画,我觉得他对艺术很有天赋,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画非常有意思,他的用色和构图都十分熟练,而且带有丰富的情感。由于对艺术大师作品的收藏,使叶茂中能更多地接触到古画,因此他对中国传统绘画也是非常有研究的,并且付出了深厚的情感,所以他有一大部分的作品是临摹这些艺术家的画,这个非常有意思……叶先生的创作特质其实有很多的艺术家是缺乏的,他的心很净,感觉除了画画,没有其他过多的杂质。这两年我看他走了很多地方,也看了很多风景,感受到他画画时的心境十分平静,我觉得很多艺术家包括我们应该去学习他这种对艺术的虔诚与单纯的爱好。以一个艺术家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对自然,对人的真诚的爱非常的重要。叶茂中画展这个特殊的展览,必定能在社会、在业内产生一个大的反响,这个反响就是给社会、同行以及业界提供一个有意义的情感的互动与交流。



向京

艺术家,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


有时候我在一个展览里游走的时候,我好像在看一个人一样,这可能是我自己的一个解读路径,一种观看之道。我会在这样的角度里面,去看可能我并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一些展览,或者个人的工作。老叶有绘画基础,也有艺术情结,很多人包括老叶在内,他在这么一个需要高强度的动脑子的社会工作里面,密集地和世俗世界交集,如何有这么大的热忱投入到艺术创作里面?我觉得可能艺术之于他,像一个桃花源,他可以躲在里面,还原修复最本初的他自己,可以想象他在以写生为形式的游历里,心中如何与他神往的山水以及古人相遇。他不是职业作者,不必考量功名,这种优越,让他面对绘画有不亚于职业作者的热情,见山见水见人,在绘画里,可以只面对一件事,就是自我的心灵。



肖谷

曾任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等。


昨天我专门来看了叶茂中的展览,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看了之后有两个特别深的感受:第一个感受是艺术不可教授。想在如今的学院体制内学习艺术,用“术”的方式方法来表达真正情感和创作是困难的,或者说想在艺术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也是困难的。尽管我也是从学院出来的。第二个感受是艺术源于天赋。刚才方严说艺术是具有自然性的,他是指叶茂中具有艺术的自然性,我觉得除了这个艺术的自然性之外,实际上还有文化基因。对艺术家和艺术创作者来说,文化基因一定会通过他的天赋很好地反映出来。文化基因与天赋是相辅相成的。文化基因和天赋从哪里来?一是从父母给的基因和天赋而来,二是来自幼年生长的环境和地域文化历史的厚度。作为一个艺术家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幼生长的环境和地域文化历史的厚度这一基因。这使我联想起江苏的地域文化历史,江苏相比江南其他地方,这块地域更加特别,而叶茂中所具有的艺术的自然性,地域文化历史厚度的文化基因对他的创作有着直接的关系。



祝君波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市场专业和上海大学艺术市场专业硕士生导师,上海视觉艺术大学客座教授、交通大学海外学院特聘教授等。


在展览中看到了他学习临摹了中国古代很多画家的作品,近代我们耳熟能详的,我看到了傅抱石的影子,张大千的影子,应该还有吴冠中的影子,甚至吴湖帆的影子。可以看到他所崇拜的心仪的艺术家的作品,他广博地去学习,采集前人的艺术元素。我昨天刚知道他喜欢收藏,有一些他收藏的喜欢的作品,他也不断去学习、临摹,所以他走了传统上厚积薄发、博采众长的这一条路。这个展览是他人生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对这个画家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点是一个人竟然可以同时做这么多的事情。我们每个人在社会里都扮演着一个角色,有时候两个角色已经觉得非常辛苦了。而叶茂中既是一个策划大师,又是一个收藏近现代艺术作品的大咖级收藏家,同时还是一个画家,我觉得他已经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后面应该要祝愿他身体健康,博采众长后更重要的是要自成一家,这个一家将会以什么面目呈现给我们。



汤哲明

艺术家,艺术史评论家等,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画史画论的研究及艺术评论鉴赏。


老叶收藏从傅抱石开始,进一步扩展延伸到徐悲鸿、黄宾虹等这些近代大家,而他学画傅抱石,也越来越趋精熟,熟到可以乱真的程度。但是老叶画画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他没有在傅抱石那里止步。我认为这完全是因为他搞收藏进一步上升到研究画史,上升到理论,更寻访师友。老叶画画,因而体现了他在理解上的通透。他画熟了傅抱石,进一步去学傅抱石的老师,去学石涛。元代绘画发展到明清,出现了两条路线的分野,一条则相当于西方古典派,相当于学院派,讲规范与理念的,就是四王正统派。另一条则是由石涛、八大山人开启的写意路线,有点类似西方后期印象派与现代派,傅抱石便出于此派。老叶学石涛,是因为他学傅抱石。老叶学了石涛,同样没有止步,他进一步又上溯石涛之祖,也就是元人。他开始学王蒙,学到那个地方,就把他从近代傅抱石开始的整个绘画传统基本给学完整了。学完整了,他就有了经验与胆气去变化。



丘挺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山水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叶先生的绘画作品中最具本色的还是山水,虽然我们可以看到其他的大师名家的痕迹,但是我觉得他好像不在乎这个东西,他尽量模拟前人大师,从这个角度做到丰富多样,可能在未来还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就是对自我探索的认知与修为,就像他在画册里面写得非常精彩的短句一样,应该一直在路上,仍然在路上,一直要挑战自己,给自己压力,我相信他在自己的艺术狂热与爱好里可以获得打通的状态。一切来自内心的爱好的驱动力是令人感动的,很纯粹、很朴素,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绘画非常狂热的爱好,就像是一个麦田的守望者。从叶先生的绘画的呈现可以看到,不管是临摹傅抱石苍劲的笔墨,还是临摹牧溪的微茫悠远,都在寻求远的诉求,是对世俗超越的考量,通过山水来逃离这个纷繁的世界,获得心灵的引渡。



林海钟

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书画鉴定中心副主任。


叶先生是一个社会名流,我不知道他会画中国画,之前在各种杂志看到他的宣传,很神秘,直到看到展览,十分朴实的印象,更没有想过是一个痴迷绘画的画师。我学画 40 年所以很能了解其中的难度,中国画向来就是格调很难,叶茂中先生的画不是他的专业,却远胜当年不少名家,这是极难做到的,可看出他是有天赋的。画是活的,表现出的画功不难看出其喜好,他的画可以碰触打动我内心奔放的一面,与傅抱石的开放有相似之处,同时还有细腻的一面,我想叶茂中收藏不少傅抱石的画,看画时给了我这样的印象。我最喜欢《烟树苍茫两过客》这件作品,意境幽深。中国画讲究画如其人,我看到其中暗藏文人画家的潜质,假以时日定可以脱颖而出。



万新华

南京博物院陈列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博物馆展览策划和中国绘画史研究。


现在展厅里写生的单元,《烟树苍茫两过客》十分到位,演绎傅抱石的朦胧感,空气感比较精彩,《坐忘清景曛》是典型的抱石本色。另外,叶老师的荷花,我比较喜欢,2015 年之前的荷花,渊源吴湖帆。后来取法石涛,《新生》、《鱼戏莲叶间》、《荷塘六景》等等,笔墨恣肆豪放。欣赏叶老师的绘画,主要着眼心灵、关注精神,强调本真,所谓“画为心声”。他善于以点线抒发情感,追求心性的自然抒写,强调绘画的随意性,虽跌宕起伏而意蕴连绵,具有潇洒畅达之情,这是十分重要的。



庞鸥

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书画鉴定及中国书画史究。


叶茂中对于傅抱石先生画作的临摹一则是在试图完成对于中国画从传统向近现代发展的学习轨迹,再则是更多的用傅抱石先生的写生方法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我们的策展团队把叶茂中多幅临摹作品展示出来给大家看,恰恰是充分肯定了他的临摹方法、他的临摹作品,以及他的临摹精神。我也从叶茂中的这些临摹作品中看到了他对于中国画学习与创作的方法,看到了他对于继承传统的坚持,看到了他画中的自我……我们来看叶茂中的画展,去欣赏他的画作,去领略他学画的历程,去体会他通过画面吐露的心声和要抒发的情感,去认识这个“画家”叶茂中,就已经足够了。我觉得画展中的每一幅画都是他心路历程上的步履,每一幅临摹画作都有他的思考,有他内心情感的流露。



漆澜

艺术家,美术学博士,曾任《艺术当代》杂志副主编。


有一些作品是1986年的,差不多在 18 岁左右,但无论色彩构图还是立意,都显示出了早熟的才华。这样的一个人后来舍弃画画改从其他的行业,在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仍然念念不忘绘画,这的确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有一批在 2016 年画的作品非常耐看,气质和技能允称善手,作为他这样一个社会卷入性那么深的人,笔墨竟然那样蕴藉沉静,可见他的才能的多面,当然也是一个自制力非常强的人。另外,叶茂中还克服了一个难度,那就是收藏家和画家之间眼界和技能的切换……叶先生他面对这么多经典,收藏了傅抱石、潘天寿、吴冠中的作品,这些作品对他的创作形成了直接的影响和压力,从他的创作中,我似乎看到他见贤思齐的努力,也看到他寻找自己语言的倔强的努力。他的取法是很高的,从王蒙到沈、文,再到石涛、傅抱石,这条取法的线索反应出了他不凡的审美眼光。尤其是 2020 年左右画的这些写生,已经是专业高手的段位了,无论语言的调性还是情绪的传达,已经找到良好的平衡感,这是很不容易的。



刘金旺

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书画艺术品的鉴赏工作。


也许大自然的造化给了老叶诸多的灵感,从他写生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冲动的笔触,大开大阖的构图,无拘无束的笔墨在纸上的肆意行走。在同寿的几幅写生作品里,云漫高崖,石壁的勾皴苍健中不失润泽,以笔墨轻重疏密隔分二岸之色。繁密厚重处若有黄鹤山樵形迹,疏简虚淡处亦似抱石一扫而过。似若之间其实都是画者自然而然的流露,而并非刻意地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大概就是从有法到无法的表现,自然流露的或许就是无法中的有法。



彭莱

历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他的画的确有一种非常纯朴的“内美”。黄宾虹先生多次强调中国画是一种内在的美,他曾说,外在的美,一看便透,内在的美,看完回味无穷。中国画通过笔墨的形式去呈现中国人的对自然宇宙与人生的认识与思考,笔墨语言是含蓄而讲求内在意蕴的,这需要观者以一种非功利的心去感受体会。叶先生的画可以让我感受到,他始终以一种非功利的的态度在面对绘画艺术,他面对作品、面对创作的时候是宁静的、优美的心态,所以他能够触动中国画“内美”的传统。



万亨

万亨,职业画家。


我觉得老叶豁达的性格跟他后来表现的艺术作品密切相关。像傅抱石,他们在性格上是有共性的,同时在笔墨上也可以达到互通点。他喜爱傅抱石,画得那么像,画得那么精准,拿捏得那么准确,我想他们两者之间的心性是有共性的。再到后来临摹观看了很多的宋元绘画的经典作品,他把傅抱石的放,结合自己对宋元作品的理解,使他后面的作品不单单是放,还有很多精妙的语术。他学画非常聪明,不局限于原有的自然状态,会懂得在原来的基础上补充自己的不足,把这些东西融入进去。再到后来玩写生的时候,他觉得要去自然界中看一看,因为我们所谈到的画术或者临摹的过程中他觉得有一点枯燥,自然界的东西更吸引他,加上他想出去走一走的想法,促成了这些作品的产生,确实让我挺感动的,这类作品是非常具有生活背景的。



李天扬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中心副总监等。


“无用”,我认为这个词,是叶茂中先生画展的一个核心。他在《感恩有画》里面的一段话,这次做在墙上,我看了触动很深。他说:“世上有味之事,如诗、如画、如哲学,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作无用之画,读无用之书,却因此活得更加有滋有味。‘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感恩有画,为自己保留了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获得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这正是叶先生对待绘画的态度,也是他从画画中获得的精神滋养和享受。如果说叶先生的画有什么超越常人之处的话,首先,就是这个“无用”的态度。如果一个人进入了自由状态,那他做什么事情,就不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内心出发,就能获得比较大的成就,就能达到比较高的境界。



张立行

文汇报创意策划总监,策展人,著名的艺术评论家。


今天,他想回归到绘画也是很自然的,人生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事情,我看了展览,我觉得他的绘画非常纯净,气息非常好。叶茂中绘画的境界比较高,反过来说,也许正是因为他一直不在绘画这个小圈子,他才有更大的文化视野,才造就了他这个绘画的境界,包括他的收藏,也反映了他的文化视野。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并非职业画家,但也许他们的绘画作品比职业画家更有意思,影响力更大。



王薇

龙美术馆创办人、馆长,收藏家。


今天我感到很激动,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参加此次叶茂中老师画展的开幕研讨会。我看叶老师画画已经好几年了,觉得特别棒!而他近年的创作则愈发有他自己的风格,希望他今后能为我们呈现更多精彩的创作。非常谢谢大家的热烈参与,再次感谢各位专家老师们的莅临指教,同时希望叶茂中老师身体健康,祝愿他!



龙美术馆(重庆馆)

“叶茂中画展”作品一览

LONG玩艺儿|跟着龙美术馆(重庆馆),了解叶茂中的艺术世界


LONG玩艺儿|跟着龙美术馆(重庆馆),了解叶茂中的艺术世界

LONG玩艺儿|跟着龙美术馆(重庆馆),了解叶茂中的艺术世界



叶茂中,《夏山图》,纸本设色 ,2015叶茂中,《夏山图》,纸本设色 ,2015


叶茂中,《圣经》纸本设色 ,45×34cm,2020叶茂中,《圣经》纸本设色 ,45×34cm,2020



叶茂中,《春暖花开》纸本油画棒,32×24cm,2014叶茂中,《春暖花开》纸本油画棒,32×24cm,2014


叶茂中,《椅子上的男人》纸本色粉,35×34cm,1990叶茂中,《椅子上的男人》纸本色粉,35×34cm,1990


叶茂中,《寒林》纸本油画棒,32×24cm,2013叶茂中,《寒林》纸本油画棒,32×24cm,2013



叶茂中,《偃竹图之一》纸本水墨,34×45cm ,2020叶茂中,《偃竹图之一》纸本水墨,34×45cm ,2020


叶茂中,《凌波仙子》纸本水墨,45×34cm,2018叶茂中,《凌波仙子》纸本水墨,45×34cm,2018


叶茂中,《天空》纸本设色,45×34cm,2021叶茂中,《天空》纸本设色,45×34cm,2021


叶茂中,《双燕》纸本设色,45×34cm,2020叶茂中,《双燕》纸本设色,45×34cm,2020


叶茂中,《春满园》纸本设色,45×34cm,2020叶茂中,《春满园》纸本设色,45×34cm,2020


叶茂中,《社更洞里桃源境》纸本设色,45×34cm,2020叶茂中,《社更洞里桃源境》纸本设色,45×34cm,2020


叶茂中,《八马命河出翠微》纸本设色, 34×45cm,2020叶茂中,《八马命河出翠微》纸本设色, 34×45cm,2020




“叶茂中画展”于5月29日—8月8日免费开放,欢迎喜欢艺术的朋友们前往龙美术馆(重庆馆)观展。



以上文章来源于龙美术馆


展览名称

叶茂中画展


艺 术 家

叶茂中


策 展 人

刘益谦


展     

2021.5.29—2021.8.8


展览地址

龙美术馆(重庆馆)

重庆江北区聚贤岩广场9号国华金融中心1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