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的火苗

(2007-11-02 11:07:09)
标签:

职场/励志

分类: 美文共赏

 认识的火苗
李江树
我走进摄影棚,他已经在条椅上坐好了。我说:“你好!”他似乎正低头想着什么,稍有些慌乱地抬起头,欠身:“你……你好!”
一张普通的面孔——有人告诉我,他是位企图以自己的思想影响别人的哲学家,可是,那脸实在是太平淡了,举止也没风度。照通常的眼光,在偶尔聚于一处的一屋子人中,大伙瞧着最不能是他的那人,就是他。
我拉出镜头,推上片盒,招呼他往座位中间挪挪,就按已经熟套了的第38号灯光组合布妥了灯位。照步骤打开主光。霍地亮起来的灯对他来说可能有点突然,浓重的鼻影向上推挤着他微颤的右眼,瞳仁在眼眶中闪跳,似乎是担心那瞳仁突将出去,他竟用手遮住眼,又缓缓移开了。他的目光里浸濡着不安、困惑。
我开始对这人有了兴趣。何不把他当成研究这一类人的对象?我边观察他边点开辅助光:鼻影被稍稍冲淡。我又打燃照射脸部远侧的第一效果光,照射脸部近侧的第二效果光,还有以水平方向作明暗变化的背景光。
他愣怔怔地呆视着镜头,眼中已没有不安和困惑。如同被镶人松脂中的甲虫,现在松脂业已凝固,甲虫纹丝不动,被从各种角度来的光随意照射。
我捏着气动快线,重复着惯常的路数:
“你们这些搞学问的。”啪一张。
“是有思想的。”啪一张。
“不像那些歌手。”啪一张。
“小白脸。”啪一张。
……
七八张出去了,我用眼眉搏住目镜,打算重新校一校焦点,可我却从黄色的边框中套出了一脸愁苦,被光——这层涂布于他脸上“蜡膜”拘挛着的愁苦。
我搬动总开关。
黑暗。
对面那团阴影晃了几晃。
“你是不是觉得这光把你照得很不舒服?或是这光不合适于你?”
“合适不合适是你的事。可我觉得那么强那么平是不是有点不好?”
“怎么不好?”
“我来前人家介绍说你是专拍肖像的。”
“那又怎样?”
“没……没怎样……”
今天出不了好片。我约他下周再来,他迟疑了一下,同意了。
我找来几本他写的书,每天读到很晚。我有些懂了:的确,过去我总在被摄人物身上证明着自己的用光技巧。总以为光具有某种恒定的性质。我分析着许多种类型的面孔,却极少想到被摄者自身的哲学。我能背出几十种灯位和光比的组合,那是我许多年辛劳的结果。当然,我也把人分过类:普通型、学者型,青春型、岁月型……这次,我就是把一组“学者型”灯光组合摊派、或者说是强加在他脸上了。其实,摄影家和被摄者之间应该是一种交往关系。我打出的光对他形成了什么?这摄影棚对他是怎么一回事?他的过去与将来对我也许是没有意义的。我现在必须做的是:悉全力从眼下这个横剖面上去理解他,刻画他。
他再一次来,我们像老熟人一样互相点了点头。
“开始吗?”
“随你。”
他笑了。落座。
我没有急于打开主灯,只是从远处点燃了一盏很弱的效果灯。
“听说你正在写你的第七本?”
“是。”
“人为什么要活着是不是哲学的重要命题?”我又问。
“极为重要的命题。”
“你成功吗?”
“也许。”
“幸福吗?”
“不!”
我们聊着。他说话,我观察着他的脸:干燥的毛孔,微肿的下眼睑,奇几的山峰鼻,都在娓娓的叙说中舒张、变幻、颤动。在他略染棕褐的眸子里,我还偶尔捕捉到了甚至可以称得上是高贵的进射。望着他既随便又从容的神情,我闪过一个联想:不少女人一进家门就把所有的灯都打开——大概是因为她们心里觉着暗。可瞧这人,有了阴影的庇护,他心里一准觉得很敞亮。
我仍不急于拍。
他说:“你屋里的密度太大了,透不过气。是不是能开窗少许,让那边射来单束的光?”
“听你的口气,跟我比起来,你是摄影家。”我说。
“瞧你沉思的样子,跟我比起来,你是哲学家。”他说。
我们笑。
我边笑边推上快片片盒,并打开辅助光。
散漫的辅助光和集束的窗光在90度的交汇点上细致地勾勒着他脸上的脉络、纹路。
他没受到惊扰,仍说着。
我不停地搬动片轴。在快门的咔嚓声中,我已经开始担心自己日后会泛用从这次拍照中所得来的教益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