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俄罗斯的隐者——佩雷尔曼

(2007-04-06 09:34:12)
标签:

俄罗斯的隐者——佩雷尔曼

分类: 美文共赏
俄罗斯的隐者——佩雷尔曼
木雷
早在一百多年前,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猜想,其简单含义是,任何一个封闭式的三维空间。如果内部的所有封闭曲线收缩成为一个点,那么此空间一定是一个三维的圆球体。
解决这个问题有着非专业人士所难以想象的难度,所以证明猜想是一个令所有数学家向往的荣誉。自从猜想出现以来,20世纪颇多最具智慧的人为之苦思冥想,最后都纷纷落败。
但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最终被一个人寻获。他就是来自俄罗斯的数学天才格里高利?佩雷尔曼。2000年,美国克莱数学研究所筛选出了七大千年数学难题,并为每道题悬赏百万美元求解,庞加莱猜想便是其中之一。如此说来.佩雷尔曼握在手里的还是一把通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但天才的行动总是那么出人意料,他不但拒绝了巨额奖金,甚至拒绝了国际数学家大会授予的菲尔兹奖。那可是许多数学家终其一生都未必能获得的荣誉。如果佩雷尔曼接受此项大奖.恐怕不会引起如此强烈的轰动,但在他表态拒绝之后。全世界为之震惊。
佩雷尔曼,1966年出生于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父亲是位工程师,母亲是一位教师。他的童年孤寂而充实,他从未与其他小朋友玩耍过,整天都是与书本打交道。他唯一的娱乐便是与父亲下棋。1982年,他的母亲费尽周折把他送进了列宁格勒一所有名的中学。最终他以全优的成绩顺利通过了学校的考试。   
在校期间,他曾两度成为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优胜者,还获得过1982年国际代数和几何奥林匹克竞赛金奖。并获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分——满分42分。这个记录一直未能被他人超越。就在他获奖1个月后,这位数学神童接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邀请,他们为他提供了一套住房和丰厚的奖学金。但他拒绝了。
中学毕业后,佩雷尔曼免试进入列宁格勒大学数学系。他选择了数学学科中最复杂的研究方向——几何学。这里聚集着很多具有独特天赋的学生,甚至还有10岁左右的神童在一边旁听。但佩雷尔曼对环境的变化毫不关心,他依旧我行我素,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他经常拎着一个破袋子,穿着一件磨出洞的衣服,头发长长的也不去剪,甚至不剪指甲,因为那样他就可以轻松地把书翻到任何一页。
他不主动交朋友,不追求女孩儿,除了数学什么也不谈。他说话只有他的朋友以及搞纯数学的人能够听懂。他为了方便记下自己的每一个奇思妙想。随身总是携带一个小本子,并从来不戴手套,即便是在严寒的冬天也不例外。在普通人的眼里,他是一个十足的怪人。
1987年。佩雷尔曼大学毕业之后,考取了圣彼得堡大学司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师从著名数学家、科学院院士亚历山大?扎西吉夫,并在毕业后留在研究所工作。
这时他已经有了一些名气,并不时应邀到国外讲学,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1996年,他拒绝接受欧洲数学学会颁发的杰出青年数学家奖.他的理由是这氽学会不具备鉴定他工作的资格。
但他不久便离开了研究所,大概是因为他痴迷于自己的研究而没有按规定发表相应数量的论文。这样一来。佩雷尔曼的生活一下子拮据起来,但他并不介意,因为对他而言数学才是他的一切。
2003年,几篇粘贴在网页上的论文引起了数学家们的注意,文中用极其简略的手法解决了困扰全世界数学家一个世纪的难题——庞加莱猜想。这让“那些行进在数学王国黑暗甬道里的人眼前豁然开朗”,由于他的工作,“拓扑学的整个地貌完全改变了,就像在一场地震之后醒来一样。”各种赞誉扑面而来。佩雷尔曼一下子成了数学界的焦点。
然而在菲尔兹奖颁奖典礼上,故事的主角却消失了。
此前国际数学家联盟主席约翰?鲍秘密来到圣彼得堡,劝说佩雷尔曼接受8月22日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的菲尔兹奖,因为此前无人拒绝过它。经过十个小时的说服,鲍教授还是没能让他回心转意。佩雷尔曼搬到了郊区母亲的房子里.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佩雷尔曼正是在无欲无求中追逐理想,在摈弃浮华后攀上人生的巅峰。否则名利给这位天才带来的可能是毁灭,就像中国那个古老的故事《伤仲永》中天才的湮没一样。
对于佩雷尔曼来说,解决问题本身.就是最大的奖赏。
摘自《思维与智慧》(2007年3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拒绝的智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