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知小识”栏目样文

(2006-10-13 16:47:28)
分类: 全部栏目样文
冥王星去留的理性与情感
谭山山
    科学虽讲求严谨,但也不得不考虑到文化的敏感性。在冥王星的去留问题上,充分体现了理性与情感的矛盾。   
    别了,冥王星。
    当地时间8月24日晚,经过几天激烈的争论,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26届年会作出的行星新定义最终表决,决定了冥王星的命运。从此,冥王星不再被称为行星,而被归入矮行星之列,太阳系九大行星说也更改为八大行星说。由此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全世界的教科书都要修改;科学馆和博物馆要重新布展;星相学可能也要受影响一一有神秘、深远之感的冥王星是天蝎座的守护星;在感情上,人们也一时不能接受它被抛弃出局的命运。
    冥王星命运的备受关注,与其说出于科学界的分歧,还不如说是基于文化和历史的原因,人们不希望这颗曾赋予人类无穷想象的星体从此淡出视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布赖恩·马斯登调侃说,冥王星“与公众的关系搞得不错”。事实上,投票结果公布之后,就有人评论说这是科学与文化和历史对垒的空前胜利。
    理性与情感之争 
    冥王星是1930年2月18日被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clyde Tombaugg)发现的。对其行星身份的质疑,从它被发现就开始了。冥王星和海王星的发现验证了行星运动理论的正确性,但质疑者也指出,同样依据行星运动理论,在冥王星之外应当还存在第十大,甚至更多的行星。有些人则以冥王星在质量、轨道、自转、成分等方面与其他八大行星有明显不同为理由,试图将其归类为小行星而排除在太阳系行星家族之外。
    2005年7月,加州理工学院的迈克尔·布朗(Michael E.Brown)宣布在太阳系边缘发现了一颗天体,将其暂时编号为“2003 uB313”,呢称“齐娜”(xena)。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显示,齐娜的直径可能有2400公里,比冥王星多100公里。自此,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和行星标准再次引起了激烈的争议。
    冥王星的身份之争,不仅是科学命题,还是一个文化难题。冥王星被列为行星,那为什么直径和质量比它大得多的月球只是卫星呢?但假如月球不再是地球的卫星,招来的骂声会比把冥王星踢出行星行列更多。一旦这些天体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想象,关于它们的任何争论都将引起人们情感上的起伏。冥王星作为太阳系最边缘的寒冷世界,历来是科幻作品青睐的背景;甚至有猜测说,它那诡异的运行轨道,与计算不符合的实际质量,都显示着它可能是一个超大型的人造天体(当然是外星人的手笔!)。另外,即便是天体物理学家也相信,未来一旦地球被太阳毁灭,冥王星可能是太阳系生命最后的绿洲。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行星委员会在制定新行星定义时,想必很为难,正如齐娜发现者迈克尔-布朗所说:“他们(委员会)试图从两方面解决问题,一方面有一个科学的定义,另一方面又不想冒犯文化上的敏感性。”
    此次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选择捍卫科学,不能说不公允;但争议并不会终止。最郁闷的是今年1月19日发射升空的“新地平线号”冥王星探测器的项目负责人阿兰·斯特恩(AlanStern),他说这一决定“让人不知所措”,甚至表示将着手恢复冥王星地位的努力。还是克莱德’汤博有先见之明,他曾说过:“冥王星就在那儿,你们可以对它做任何事情。”
    到冥王星去
    阿兰·斯特恩放言要恢复冥王星的地位,倒也不是全无道理。因为此前对它的认识少得可怜,除了哈勃太空望远镜拍回的十几幅照片,其他大多出自猜测。既然它的质量、大小由估算而来,那么1月启航、201j年7月14日将经过冥王星上空的新地平线号所拍到的图片,将有力地证明它到底应该算行星,还是它的新头衔“矮行星”。
    冥王星身份备受质疑,能够洗清这些质疑的新地平线号的成行也是好事多磨,此前20年间至少有4次类似任务夭折,即便是此次成功启航,也是美国行星协会多次发起活动、搜集到来自全球的50万支持者的结果。阿兰·斯特恩承认:“我可以把对冥王星全部的确切知识在三张扑克牌上写完。这次任务的发现将改写我们的很多认识,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还不知道什么。”
    在未知的一切中,也许包括冥王星可能是继火星之后,未来地球人类的居所之一。现在冥王星是一颗极度寒冷、几乎没有生命迹象的星体,但一旦到了太阳系的终局,人类的宜居区域只能向太阳系边缘迁移一一先是火星,然后是木星,再接着是冥王星。“到冥王星去”的呼唤将和“到火星去”一样激动人心。
张丽清摘自《新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