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吃饭这点儿事

(2011-03-02 14:27:31)
标签:

吃饭

喂饭

偏食

食物

技巧

育儿

分类: 豆妈·育儿手记

相信孩子的身体和心灵能判断自己是饱还是饿。

也许是因为最近和爸妈相处久了,也许是边看书边思考边回顾自己童年经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的缘故,我不仅想起了很多童年的小事,而且似乎想起了很多童年时的感觉。其中有一种感觉,让我恼怒。

这种恼怒表现在每次吃饭时,经常我要吃完了,爸妈尤其是老妈总要劝我再多吃点,我觉得她永远觉得我吃的太少,她怎么就不相信呢,我这个岁数了还不知道自己吃饱没吃饱吗?一看见她盯着我吃饭的目光我就心烦,我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她的劝说让我如此心烦,很多次我强忍着随便多吃一口。今天我突然想到,我这种恼怒的感觉,会不会是童年时期就积压在心里的呢?

其实我记不起太多自己上小学前吃饭的情形,但根据爸妈的描述,小时候我吃饭是很磨人的过程,基本是大人追着喂,经常要上演大人捂着眼睛引诱我偷吃一口的剧目,外婆也经常端着碗求我吃饭。他们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一天到晚被追着喂饭,哪次也没吃很多,可是永远不觉得饿。一个不觉得饿的孩子,她怎么会主动地、狼吞虎咽地进食呢?!到了下一个饭点儿,大人不喂怎么成。结果呢?跑不了的恶性循环。

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家人不许剩饭,即使已经吃饱了也不行,因为他们根本不信你吃饱了,因为你还没吃够他们认为应该吃到的那个量。

别把饭桌变成课堂。

另外小时家里的饭桌就是个课堂,家长老是喋喋不休地抓紧时间教育我们姐弟,有时我还要担心老爸发火,因为我们姐弟中谁不吃饭、成绩下降、或者别的什么,那时脾气暴躁的老爸很可能大发雷霆,遇到这种情况时,饭桌上的气氛凝重到让你根本没胃口。

就是因为我的家人过分地关注我小时候的吃饭问题,可他们又不懂得营造舒适愉悦的进餐气氛,更不懂得引导孩子爱上食物的技巧,所以,尽管我的吃饭问题是我爸妈关注的一件大事,但我小时候还是瘦弱又多病。肯定和吃饭费劲而且运动过少有关,我小学时期个头小,一排队就站第一个。比较例外的是初中在伯伯家住的那段时间,因为他们家人口多,吃饭时没谁会催你吃,不吃待会儿就没菜了,所以那几年我吃饭反而不再是什么问题,进入青春期的我个子也一跃成为班上比较高的女生,但是小时候的基础不好,仍然瘦弱,不过倒是不大生病了。但后来上高中和大学都住校,学校饭菜没油水,吃饭又变成了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大学毕业之前,我很少觉得吃饭是一件快乐的事。

我忽然明白自己为什么特别排斥在吃饭时间和豆豆谈严肃的问题,不过这倒是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我父母以前的错误,在我想明白它之前,就成了我的反面教材。今后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在饭桌上严厉地“教育”豆豆,决不把进食变成一件孩子觉得无趣的任务。

孩子偏食挑食,原因基本都在家长身上。

平时经常能听见有人说,自己家孩子和自己一样,不爱吃某些种类、或某类口感的食物,很多人把这归结为“遗传”。可是根据我自己的经历,结合我所了解到了一些儿童教育的信息,我认为偏食挑食习惯的形成,更多的原因在于家长的示范和暗示。

我上大学之前,有不少东西不吃。一是香菜,那时我觉得它是臭的,描述它“有股臭虫味儿”。直到大学快毕业时有次返家,大哥接到我之后带我去一家清真饭馆吃羊肉面,我本来当时就饿了,面端上来后一种特殊的香气扑鼻而来,我吃得格外香,然后才发现那香味来自香菜,从此喜欢香菜了。前天家里保姆买了香菜煮鱼头,我们都说香,老爸说老妈不爱吃香菜,以前甚至根本不吃。老妈说她以前觉得香菜“有股臭虫味儿”,所以从来不买。我震惊,忽然明白我以前对香菜莫名其妙的排斥的根源,很可能是老妈在我小的时候说过同样的话,幼时的我信之不疑,加上家里从来不吃,更没机会适应它,于是讨厌香菜那么多年。

以前我不吃的还有一样,就是蒜。打破这个禁忌的,是大学时豆爸带我买“小炒”打牙祭。有个大师傅炒的茄子闻起来就香,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过那道菜后回味不已。第二次又去炒的时候,我习惯性地对大师傅说别放蒜,师傅瞪眼:不放蒜我怎么炒?我才知道上一次是放了蒜了,于是勉强同意放,结果蒜粒放进油里爆香的那一刻,终结了我对大蒜的禁忌。

有过这两段印象深刻的经历,所以我从不相信孩子会永远抗拒某种食物。所以每次豆豆说“我不吃什么什么”的时候,我都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哦,你暂时不吃它?好吧,等下次你再吃吧,你会爱上它的。”下次吃的时候再让她试试,每次我自己都故意吃得特别香。这招真的很灵,豆豆曾经特别反感但最终爱上的食物都可以列个单子了:胡萝卜、洋葱、西红柿、土豆丝……

有个术语叫“拒新”现象,说刚开始添加辅食的婴儿,初次接触一种新食物的时候,常常会用舌头把食物顶出来,原因之一是口腔的新进食动作不协调,失误动作所致;第二个原因就是本能的保护,因为不知道新的食物是否安全,所以婴儿嘴巴里感觉到陌生味道和口感的食物时,会首先把它吐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爱吃这种食物,更不意味着他永远不会爱上这种食物。

谢天谢地,最初我误打误撞地,因为有自己这个反面例子为鉴,我坚决地反对追着喂,容忍她暂时不吃不喜欢的食物,现在豆豆不偏食不挑食,饿了就吃,饱了就走,在合理的范围内,她有权利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

不把食物的给予或剥夺作为奖励或惩罚。

中午看见电视里放广告,一个家长把某种食物作为奖励拿给自己的孩子。食物就是食物,应该回归它本来的作用。奖惩孩子的方法有很多,把食物作为奖惩手段是最不可取的。只要不是垃圾食品,尽管不同食物有不同的口感和营养构成,但作为杂食动物的人类,食物的多样化供给才是健康之道,不该把某种或某些食物人为地提升为紧俏供给,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为孩子日后把食物作为情绪宣泄的安慰物埋下种子,后患隐形但无穷。

-------------------解开心结分割线-------------------- 

 分析一遍并且写出来之后,恼怒的感觉无影无踪了。我特别能理解我小时不吃饭的时候,爸妈那感觉是说不出来的心急吧。也忽然能体会到做为孩子不容易的一面,在强大的成人面前,孩子的委屈有时尽管隐藏着、压抑着,但它总是存在着,太值得同情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