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高僧,品茶能悟真禅?
(2009-02-10 21:53:28)
标签:
杂谈文化随笔/感悟茶道禅 |
分类: 茶禅 |
自从北京带回喜欢已久的茶具,便日日在家品茗,却在品茶的禅意中品出疑问。
早就有“茶禅一味”之说,“禅”,意为“静虑”、“修心”。在唐宋时期,佛教盛行,寺必有茶,教必有茶,禅必有茶。茶性苦,苦中有甘。佛家核心教义“四谛”之首即“苦谛”,人生八苦,苦海无边。习佛法、修心养性正是求得回头是岸、苦尽甘来。参禅即要看破生死观、大彻大悟,品茗可以产生与禅相通的联想,助修习佛法的人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这些,很容易就参出了。近来,有了新的疑问,不能参透。
茶道中言:“茶有六种味道,苦、甘、酸、甜、涩、香,如此,品茶即品人生。”这正是个大问题。
人说,“茶即禅”,茶有六种味道,那么人不断品茗,执著于这六种味道,岂非六根不净?整个茶道,都是在执著于声、色、味、触、形。如此,怎能见禅?不断的在六种味道中辗转流连,如同难舍的六根,如何见佛?这个问题,把我难住了,自古,茶道就被称为一场静心清魂的佛事。没有人反对过。
可我,越发觉得其中的矛盾。佛告诉人们不执著于声、色、味、触、形,不贪恋重味。茶味虽淡,却清幽的摄人,是另一种重味。也越发觉得,若一高僧,每日不断品茗,贪恋其中的清幽,是件很古怪的事。
茶幽香,深邃,那么同理,是不是也可以爱清雅女子参禅?爱灵性女子参禅?若这样就参不得禅见不得佛,那茶便也同样与禅无关了。
我想,“禅”不在茶里,是“人”在茶里,“念”在茶里。茶似囚笼,暂时困住人的念,求得一方清静,而清静在内心,不在水与物的沏泡里。茶是镜,人在茶中看到什么,悟到什么,悟的便是自相,品的也是自性。或许,所谓的茶能见禅,便是这见了自相,那清静滤心,就是见了禅相,却只是相。
那么,凡夫俗子在家品茶也就罢了,已剃度了的,何须以茶见禅?
若遇高僧,必定求教。还没有高僧来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