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花山村

标签:
历史教育军事情感文化 |
分类: 游记 |
我的老家河北阜平县花山村的千层底布鞋因有红色故事而出名,当年村民们连夜为子弟兵赶做的这种布鞋被称为“英雄母亲鞋”,并伴随着红色故事走向全国。
2019年,我们来到这个向往已久的山村。花山村距离县城24公里,距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5公里,四面环山,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清澈的小溪流水,绿的叫人心醉,村后陡峭险峻的山崖上,山花怒放,争奇斗艳。聂荣臻元帅曾感叹过花山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起得准确。
这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美景,还有浓厚的历史积淀。1948年,毛泽东主席曾在这里居住过9天后,从这里去西柏坡,迎接全国的解放。至今,村子里还保留着毛泽东主席居住过的房屋、防空洞、石碾等革命历史文物。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8年5月18日,毛泽东主席的住地城南庄遭到敌机轰炸。于是,为了毛泽东主席的安全,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毛泽东主席转移到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花山村。毛泽东主席居住的房屋旁边有一盘石碾,平时村民张冀新家五口人的吃粮都在这里碾米。为了不影响主席办公,他们就到离家较远的另一个碾子上去碾米。毛泽东主席知道后,就订嘱警卫人员:告诉乡亲们,咱们住了人家的房屋,不能连碾米都不能推,以前是怎样现在就怎样,不要影响群众的生活。
今年90多岁的张冀新老人,回忆起当年毛泽东主席同他交谈的情景,激动万分,热泪盈眶。主席知道他在村里教书,用的是晋察冀政府编的课本,很高兴,鼓励他要教育好下一代。以后,张冀新将毛泽东主席在村里的故事编入中学课本,还编成歌曲,被人传唱。
随着阜平县脱贫工作的展开,花山村成为重点扶持的对象,经过全县人民的努力,花山村被打造成了红色历史旅游与农家乐相结合的游览地。在距离毛泽东主席旧居不远的地方,一栋名为"花山书院"的民居受到许多游人的青睐。我们曾居住在这里,可以体会到久违的宁静,抬头望山,低头见水,每天听着鸟的叫声起床多美。
花山村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兴盛,村子里的历史文化也得到更加广泛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太行山深处的这个小山村,了解到毛泽东主席在花山村的感人故事。现在,除了旅游和民俗,还积极发展林果业、布鞋厂、光伏发电、食用菌产业等,使村民的生活有了改善。据驻村工作队介绍,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2906元,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8022元,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如今,花山,真正变得名副其实;村庄环境如花美丽,百姓笑容如花灿烂,美好生活的花儿正一朵一朵开在每一位村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