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50载同学情的班刊
---读《初二丙撷英》有感
“初二丙”班的40位同学为庆祝建班50周年多次欢庆相聚。他们至今记得每一位同学的学号;他们有负责组织召集的“常委会”;他们有班徽、班歌、吉祥物、博客和送温暖基金;特别是拿起他们独具风格的班刊,读起来回味无穷。
为什么叫“初二丙”?
这是“老三届”的一种特殊情况。1964年,编入秦皇岛第一中学的初中丙班,初二下学期赶上“文革”,不再正常上课,直到1968年离校,班级名称定格于“初二丙”。
《初二丙撷英》是什么?
她是“初二丙”班刊的名称。1996年,这个班的同学在离校后长期的联谊活动中,为不断拓展充实文化内涵,由同学牛永泽提议创办了班刊。班刊主编朱大友受鲁迅先生《朝花夕拾》散文集名称的启示,截取“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原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之录韵,《初二丙撷英》这一班刊呼之即出。
手捧《初二丙撷英》细读,不禁为书册间跳跃的返璞归真的学子之心所打动。同学郭立华在班刊中一篇散文里写道:班刊是平台,她给每个同学回忆往事、展示个人风貌的机会;班刊是信息站,她定期发布班内联谊活动的动态信息,使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本班生命的律动和集体的温馨;班刊是文学课堂,她刊载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杂文、书信、篆刻、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激励着同学们的创作热情;班刊是纽带,在集会之外的日子里,通过征文、撰写、编印和传阅等系列活动,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接触和联系;班刊更是友谊的使者,她参编外班的稿件及赠阅散发,增进与外界的交往,传播友谊。后来,班刊上了博客和QQ群,通过网络交流情感和信息,并向全国许多城市的“老三届”同学抛出了橄榄枝。现在,又为同学的子女和第3代开辟了“青青草地”拦目,开启了同学联谊交往的新天地。
《初二丙撷英》从1996年起,每年出一期,至今共出了19期。印制班刊由同学们自筹资金,自己打字、复印、编辑、和装订,印量一般百余份。现在,班刊从最初仅有的4个拦目的13页,发展到拥有17个拦目的60页,封面也是彩色的了。班刊的内容丰富,情节感人,信息量大,图文并貌,独具特色,受到广大同学们的喜爱。
2007年5月,《初二丙撷英》被秦皇岛市委档案馆收存。市委档案局时任局长朱立红向“初二丙”班颁发收藏证书、奖金。后来〈初二丙撷英〉等有关资料又被秦皇岛市一中收藏。《初二丙撷英》保存于秦皇岛市一中展室中。
〈初二丙撷英〉是概括了解市一中50年来离校同学文化的一个记录,是探索打造新型同学关系的一种尝试,她将永存于秦皇岛的时代记忆中。
刊载于2014年第5期《乐读》,中共秦皇岛市委宣传部主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