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写书﹒送书

(2014-05-25 11:18:08)
标签:

和乐

日记

幸福感

父母亲

许多

分类: 回忆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读书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享受。因为读书给我带来幸福和快乐,成就了读书、写书、送书的梦想。

“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由于上世纪60 年代那场“文革”的政治浩劫,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课本,失去了上大学的梦想。

1983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一股后补学业的热潮。我怀着一种追回失落的感慨和寻求知识的渴望,执意走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仍顽强写作的精神鼓舞我,在这座“没有围墙的大学”里,白天忙着工作,早晚在安静的小屋里,以灯为伍,以书做伴,专心读书。爸妈为了不影响我在早上学习,放弃了每天开收音机听广播的习惯,妻子主动承担全部的家务,帮助我在四年后领到大专毕业证书。

文化知识给我插上腾飞的翅膀,坚持读书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凭着3篇国家级、17篇省部级、26篇市局级的论文,被秦皇岛市批准为“自学成才者”,在企业取得了高级政工师的任职资格

“书籍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部队转业,到4次搬家,那几十箱书是我重点保护的物品。书柜里的几千册图书点缀出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我喜欢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世界文学名著、近代散文、小说、名人传记及养生保健等书籍,放在最明显位置的是经常翻阅的辞海和各种词典。

我最崇拜余秋雨、蒋子龙等作家的写作风格,做梦也想自己能够出版一本书。我退休后,有了充足的时间,开始了全新的读书生活。去图书馆借书,在网上看书,到书店买书,成为打发时光的主要去处。一天早上,我去广缘超市买中午的菜,思量时间富裕就先到了三楼的“书城”。梁晓声写的《浮城》吸引了我,便站在那里看起来。在回家的路上心里还想,他为什么能把现在的社会剖析得这么深刻?当我到家后,老伴问:你买的菜呢?我瞬间傻了眼,因为看书忘了买菜。一次,一本反映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人生的文集,震撼了我的心灵。他为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鞠躬尽瘁,全村人都住上别墅,而他至死仍住在70 年代的老旧平房里,表现出党员领导干部的崇高品德。通过反复品味这些人物传记篇中寓意和深层哲理,仿佛在我生命中注入一种无穷的力量。

受这些作品的影响,我和妻子萌生整理父母亲人生传记的念头。他们是1931年和1942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曾经担任秦皇岛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和妇联主任,把毕生献给了革命事业。我们夫妇一起通过查阅各种资料、照片,走访市里许多老干部,撰写了回忆父母亲革命经历的文章:《永不消失的箫声》和《把毕生献给妇女事业》。当这两篇文章在《秦皇岛日报》和《秦皇岛党史通讯》发表后,感到十分的欣慰,因为这是革命前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坚持读书写作是一种快乐和享受。”书读多了,有时也禁不住手痒,写一点心得感悟。把读书的感受写出来很艰苦,但能收获知识使生活更充实。有人说写东西是苦差事,同事们说我用写作找乐。在别人看来,我是自找苦吃,其实任何“苦”里,都有别人不知的甜。每当我的作品在报刊发表后,都把这些作品贴在我的博客上,都剪下收藏到自己的资料册里,看着这些成果,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觉得格外地开心和快乐。因为这对自己是一次重温和升华,对别人也是一种教育和启迪。

就这样写着写着,笔就停不下来,回头一看我已经发表300多篇作品。2005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我把过去在各个时期、不同工作岗位曾发表的作品挑选、归垅、集中起来,出版了18 万字的文集《耕耘集》。

2007年整理40 多年的旅游日记,出版了22 万字的文集《行旅集》。2010年为纪念市老年乒委成立10 周年,主编文集《港城乒乓晚情》。2015年出版《球缘》和《邮苑拾韵》。先后共有2 篇作品获市图书馆读书成果奖,17篇作品在市各种征文中获奖。先后被授予“老有所为”奉献奖、“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还被评为河北省“书香家庭”,秦皇岛市“最美家庭标兵户”等。

“读书成就了我一生的梦想,让更多的人去读书是我的期盼。”十多年来,我在坚持读书、写书的同时,积极响应各级党组织的号召,通过各种渠道,先后将出版的书,分别捐送给市档案局、市图书馆、市老年乒委、市红十字会、阳光读书会、社区图书室、铁路沿线车站文化室和贫困山区学校等单位共计1400 册,愿与更多的人分享读书带来的进步和乐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