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和平
和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450
  • 关注人气:1,6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骊山深处话帝王

(2011-11-05 16:16:20)
标签:

华清宫

兵谏亭

西安事变

军事

历史

分类: 游记

骊山是秦岭北麓的一支余脉,海拔1256米,在距西安30公里的临潼区内。因这里曾是商代骊山部族和周代骊戎部族居住的地方,故称骊山。也有人说,中华民族之母女娲曾骑一匹黑色的马在此“炼石补天”,她死后其坐骑化为一座山,而古汉语中“骊”即指黑色的马,故此得名“骊山”。

骊山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讴歌和历代帝王游玩的地方。相传西周幽王曾在这里修建“离宫”;秦始皇利用这里的温泉建造了“骊山汤”;汉武帝也在这建“离宫”;隋文帝重加修饰,“列植松柏数千株”;唐玄宗环山建“华清宫”。从公元714755年,唐玄宗先后游华清宫36次。每次出游均有文武百官随行,连商议国事、接见朝使也多在华清宫进行,华清宫实际上成为临时国都。诗人杜甫曾取道华清宫探望妻儿,目睹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内轻歌曼舞,纸醉金迷的生活,看到沿途百姓遗尸载道、民不聊生的凄惨情景,愤怒地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

九龙汤因有九个龙头在此而得名。九龙汤湖面5300平方米,中有九龙长堤,堤畔晨旭亭、晚霞亭东西相对。传说古时关中大旱,玉帝派龙王带着八个儿子施雨降水灌溉农田。因降雨量太多泛滥成灾。玉帝大怒之下,命人修筑龙堤将8条小龙压在桥下,令其日夜不停地吐水,又让其父龙王守望。龙是帝王的象征,凡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都有龙做装饰,九又是数字之最,这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帝王的威严和尊贵。

“飞霜殿”曾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居住过的地方。整个建筑采用了古典建筑的斗拱法,屋顶上的龙的形象是龙的一个儿子。传说龙生九子,各个神通广大,能力各异,此子不惧雷电,故将其形象雕在屋顶以防雷电。大殿四角各放一个大缸,即吉祥缸,平时装满水,以防火灾发生。飞霜殿后北墙上,有一座由90块汉白玉组成的长9.15米,高3.6米的《杨玉环奉诏温泉宫》大型壁画,描绘了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一个夜里,唐玄宗首次召见杨玉环的场面。唐玄宗60岁时,他最宠爱的武惠妃去逝后,宦官高力士察访发现寿王妃杨玉环美貌,便密奏唐玄宗。唐玄宗喜出望外,可又因唐玄宗是寿王之父,无法接纳。高力士又奏一本,让唐玄宗仿效高宗皇帝纳太宗才人武则天的方法,先送杨玉环出家做尼姑,几年后再接回宫中。这样,杨玉环终被封为贵妃。

为了取悦杨玉环,唐玄宗特意为她修建汤池供其沐浴,也称“贵妃池”。由于整个浴池型状如同一朵盛开的海棠花,故称为海棠汤。杨玉环爱吃荔枝,而荔枝的保鲜期仅为三天。为此,唐玄宗不惜动用军中传军令和告急文书的驿军、驿马,让其日夜兼程从岭南送荔枝到华清池。诗人杜牧有诗为证:”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五间亭坐落在华清池的中部,是西安事变时蒋介石居住过的地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又向华北进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而蒋介石却顽固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无理拒绝。1936年12月12日清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率领东北军包围华清池。因一士兵不慎枪走火,惊动了蒋介石的警卫队,双方立即展开枪战。蒋介石听到枪声,顾不上穿鞋、戴帽,披着睡衣,从五间厅住所的后窗跳出去,扭伤了后腰,跌跌撞撞地爬到骊山的半山腰上,躲到虎斑石后。东北军士兵冲进蒋介石卧室,发现被子仍有余温,蒋介石的帽子、假牙等尚在,估计他不会走远,于是开始搜山,于早上8时在虎斑石后发现了狼狈不堪的蒋介石。蒋介石被“请”回西安,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致电延安的毛泽东。以周恩来为首的党中央代表团到达西安。经过做了大量工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促进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开始了国共合作的新阶段,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五间厅沿石阶向上攀登,就来到兵谏亭。亭旁有一虎斑石,因其遍体黄褐斑驳,间有弓形条纹,远望好似一头斑斓猛虎卧于山间而得名。“西安事变”时,蒋介石就是爬到这里,藏于虎斑石后。国民党将领胡宗南为了纪念蒋介石避难之地,在这里修了一个“正气亭”,解放后改名为“捉蒋亭”,1986年改为“兵谏亭”。

从兵谏亭沿山路不远,在西绣岭顶上有老君殿。老君即李耳,又称老子。生平著有《道德经》,东汉时被道教奉为道教经书,他也被尊为道教创始人。唐朝时,唐太宗信奉道教,故建此殿,还有一种说法,李唐王朝起兵造反而得天下,为了给自己找一个显赫的祖宗,尊老子为其祖,故建此老君殿供奉。在殿以北转弯处,是一片缓坡。每当夕阳西下,余辉遍撒的时候,金色的阳光透过薄薄的暮霭,给苍翠的山峦涂上一层泛红的色彩。尤其在深秋时节,满山红叶,更令人沉浸于“渭水秋天白,骊山晚照红”的诗情画意之中,“骊山晚照”因而名列“关中八景”之一。

骊山峰顶有烽火台,是古时候用来报警的军事建筑。当边关发现敌情时,白天举狼烟,夜晚点烽火,告急的烽火便一个接一个地传到都城,各路兵马即刻赶到都城保护 国君。三千年前西周时,周幽王宠爱褒姒,尽管她长得如花似玉,却从来不笑。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听从奸臣虢石文的进言,与褒姒并驾游骊山,当晚设宴并点燃烽火。“军令如山”,各路诸侯连夜赶来救驾。当知被戏弄后,他们气得偃旗息鼓而回。褒姒看到诸侯们匆匆而来,又急急而去的情景时,不禁破颜大笑。后来,当少数民族犬戎进犯之时,烽火再次点燃,诸侯各部按兵不动,直到幽王被诛,西周灭亡。这就是广为流传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骊山深处话帝王


骊山深处话帝王

骊山深处话帝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