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都乐山拜大佛

标签:
凌云山乐山大佛宋体乐山巨佛发现记杂谈 |
分类: 游记 |
乐山大佛在四川省乐山市东南凌云山下,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是一尊石刻弥勒佛坐像,依险峰断崖凿刻而成,北靠凌云山,面对三江。大佛身高71米,宽28米,头高14.7米,鼻长5.6米,耳长6.72米,眼长3.3米,肩宽24米,手的中指长8.3米,脚背长11米,宽8.5米,其上可围百人以上,发髫有千余个,真可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石刻佛像。1996年12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这座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前后花了九十年时间。据说当时凌云寺的海通和尚见江水汹湧,常常覆舟溺人,为了减杀水勢,使船只安全航行,募集人力物力发起建造一尊大佛。其浩大的工程,令今日的游人对古人坚强的毅力深为敬佩。相传海通法师不辞辛劳,广募善款之后,曾有官吏强行逼索,法师宁被剜去双目,也不愿屈服,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建佛善款。建国后,经有关部门考察,佛像建造工艺高超,比例均匀,造型端庄。大佛不仅完全符合人体各个部位的比例和结构,而且在建像的工艺上也有独到之处,既科学又巧妙地在像体上构筑了排水系统,而又使人不易看出它的排水沟迹,避免了像体表面受雨水冲刷而风化,保持了它的雄伟和完美。大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这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浇铸的古迹,也是高超的石刻技艺和聪明才智的结晶。
如今到乐山旅游的人,都知道大佛所在的乌尤山和凌云山山体本身就是一尊硕大无比的天然睡佛。从乐山城东的轮船公司码头望去,只见乌龙山为佛首,眉眼清晰可见;凌云山为佛身,妙处自然分明。其身形神态之酷似,堪称天下一绝。但这尊天然睡佛早已存在了千百年,千百年来到此进香的香客和观光的游人不计其数,却从来未有人悟出。却是1985年5月11日广东顺德老农潘鸿义于无意中摄得一张照片,冲洗印出来后,才忽然发现“山型如佛身仰卧”。“巨佛”头南脚北,卧于岷江东岸,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多米。乌尤山为“佛头”,乐山大佛位于“肩”、“胸”内,寓“心就是佛”、“心中有佛”之意,形成“佛中有佛”的奇观。发现过程之戏剧性,真合了佛家的“机缘”要义。现在,游人都要到乐山城东轮船公司附近的观佛楼处,观赏天然大佛的奇景。观佛楼的墙上有潘鸿义撰写的《乐山巨佛发现记》。
在今日游客的心里,乐山的著名来源于那尊举世无双的大佛。乐山因此而有“东方佛都”的美誉。慈祥、大度、平和、深广的佛门精义成了乐山之魂。在清代改嘉定为乐山的时候,人们也许想到过古市里“仁者乐山”的古语,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山水的审美偏好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古人又说“仁者寿”。与乐山紧邻的一个县份就是仁寿,两个地名之间看来确有密切联系。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时指出:乐山大佛是8世纪时人们在一座山岩上雕凿出来的,堪称世界之最。乐山大佛俯瞰着三江交汇之处,使乐山市成为世界闻名的“佛都”。乐山大佛是乐山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乐山大佛的知名度对乐山县改市建制起到重要的作用。据导游徐芳介绍,每年乐山市旅游业收入达34亿元,占全市经济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现在,全市制定了以旅游业为中心发展经济的战略,有效地带动了交通、运输、商业等行业的腾飞;而全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又推动旅游业的振兴。
乐山大佛现在成为乐山市的象征。据导游讲,市里规定今后全市建筑楼房的高度都不得超过乐山大佛。这说明人民喜爱、保护大佛,都希望大佛给人民带来好运和希望。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希腊奥林匹亚宙斯神像,身高只有27.5米,罗得岛上的太阳神铜像35米高,阿富汗的帕米昂大佛高也不过53米,它们与乐山大佛相比显得逊色的多,这正是中国文化的巨大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