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文化风情线

(2011-07-28 14:02:36)
标签:

兰州拉面

宋体

兰州水车

白塔山公园

黄河

分类: 游记

   兰州在甘肃省中部,位于祁连山下、黄河上游两岸边的狭长地带,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塞,又是沿丝绸古道寻古旅游的城市。一条黄河流经的城市,在岁月的背后,记叙着围绕黄河文化弹奏的情韵。

黄河风情线

    黄河流经甘肃省共152公里,其中流经兰州就有40公里。兰州在这40公里的黄河上共建造8座黄河大桥,其中以“中山桥”最为著名。这座长2330米,宽7米的铁桥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桥头有省政府立的石碑和建桥的铁柱标志。

    为了改善兰州市容市貌,全市沿黄河两岸植树种花,绿化美化,建造了黄河母亲塑像、龙园、水车博物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等公园和滨河路绿色长廊等,在黄河岸边建造了索道,建起供河上游览的游艇、羊皮伐子等,这项工程取名为“40公里黄河风情线”。我们在黄河北岸的白塔山公园看黄河,更是心旷神怡,格外有趣。白塔山公园因白塔寺而得名。白塔寺建于元代,是为了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病故于兰州的一位西藏著名的喇嘛而建造的。寺中白塔七级八面,高17米,各级每面都有佛像,角檐有风铃,微风吹过,清脆动听。我们在这里可以在岸上、空中和河上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伐客博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雕塑,从不同角度品味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风景。

兰州水车

 兰州水车又名“天车”,也叫“老虎车”,是由明代兰州人段续仿南方水车制造。水车解决了河岸高、水位低不能提灌的矛盾,使沿河农田得到灌溉。到了清代,兰州黄河两岸共架水车达300多轮。由此,兰州水车又被誉为“水车之都”。这些水车的直径大小不等,依据河面与岸之间的高度而确定,有的直径一二十米,有的二三十米,巨轮用辐条、钢线等加固,轮周围置括水板、长方体木桶。栽四根立根,通过托梁、车轴,装置巨轮,巨轮下部沉入水车巷中,上部高出河岸,水激轮转,木桶依次倒挽河水倾于盛水木槽,流过空中高架木槽,浇灌农田。一辆水车可灌田七八百亩。清代道光年间诗人叶礼看到此景曾赋诗一首:“水车旋转自轮回,倒雪翻银九曲隈。始信背莲诗句巧,黄河之水天上来。”

 随着滔滔黄河水悠悠转动的兰州水车,不仅灌溉了黄河两岸成千上万亩沃土良田,而且成为了黄河兰州段上独有的文化风景。2005年8月26日,兰州水车博物园建成。水车园以大型水车为主景,以水车创始人段续的雕像为主体,荟萃国内外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水车数十种。各种水车以独特的构造、精湛的工艺、雄浑粗犷的风格展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再现了黄河两岸农耕文化的景象,成为昔日地域文化的缩影和历史沧桑的见证。

兰州拉面

过去,对大西北,对兰州比较陌生。这次来到兰州,才对兰州略知一二。据导游介绍,兰州的特色有“三个一”。即一碗面(兰州拉面),一袋瓜子(正林瓜子),一本书(《读者文摘》)。

兰州拉面确实是全国闻名。在全国各地都有卖兰州拉面的。但真正的兰州拉面应具有六个特点: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牛肉丝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六鲜(荤而不膻)。我们旅游团是十人一桌的包饭,从到兰州的那天起,大家就提出上兰州拉面。但是,最后答复是;宾馆做不了,不能安排。在临走的那天晚餐前,我们夫妇俩人专门来到“正宗地道”的兰州“拉面王”餐馆。因为肚子不饿,晚上还有桌饭。俩个人花了三元钱只要了一碗“拉面”,想品尝一下味道。当一碗拉面端上来以后,我们又要了一只空碗,把一碗面分为两碗以便品尝。宽而薄的面条很长,用快子只夹几根面条,挑上来就是一碗。为了平分为两碗只得用快子将面条从中夹断。兰州拉面的味道确实独特。牛肉汤味很浓,但不感到膻。吃完之后,舌头上鲜、麻的感觉比吃一般面条后的味道持续时间要长,嘴里总感到有鲜味,吃了还想再吃。离开兰州后,再听到叫卖“兰州拉面”时,脑子里就立刻想到正宗的兰州拉面。

兰州地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常年干旱缺雨。九月金秋,整天是烈日当空烘烤着大地。兰州市树选择了耐干旱的槐树,市花是玫瑰。由于缺水,花草、树叶失去了水灵劲,上面都积上一层厚厚的尘土。兰州人渴望雨水,酷爱绿色。连市区的出租车都统一刷上翠绿的颜色。就在我们离开兰州的那天,电视台预告有小雨,但等了一天也没有下雨。第二天清晨,当旅游专列快要到达嘉峪关时,看到地面有雨水,才知道昨夜兰州也下了小雨。顿时,我们车厢的人都十分兴奋。我们怀念兰州,都期望兰州的雨下得大一点。

         刊载于2007年5月29日《北京铁道报》第4版

黄河文化风情线


黄河文化风情线
黄河文化风情线

黄河文化风情线

黄河文化风情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