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方圣城”曲阜

(2011-06-27 18:38:35)
标签:

中国

孔府

宋体

孔庙

孔林

分类: 游记

曲阜是国务院1982年2月公布的首批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华民族始祖先皇的发祥地,殷商故都,周、汉鲁国都城。这里有中外闻名的文物景点340余处,其中孔庙、孔府、孔林属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孔子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史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基石,构成了东方文化的高峰,特别是对中华民族品格和特征的形成,产生了并且还在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孔子的形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是华夏文化的代表。在美国《世界名人大辞典》和英国《人民年鉴手册》中,都把孔子列入世界十大思想家和历史名人之首。由于曲阜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上的贡献,因此被公认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孔庙

孔庙位于曲阜市城区,这里是历代祭祀孔子的地方。此庙建于公元前478年,经历百余次工程,多次大规模扩建,成为列入国家祀典的礼制庙宇。孔庙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齐称为我国“三大古建筑群”,是我国礼制规格最高的庙宇之一。

孔庙建筑群仿皇宫之制,前后共有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以南北中轴线贯穿,南北长1120多米,东西宽140多米,总面积22公顷。共有殿、堂、阁、亭、祠、楼等466间,碑刻2000多块,门坊54座,古树1700余株。周匝垣墙,配以角楼,院内苍松翠柏,森然排列,殿宇雕梁画栋、金壁辉煌,小桥流水,别有意境。

孔庙的第一座石坊叫“金声玉振坊”。孟子对孔子曾有过这样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鼓开始,以击磬告终,比喻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石坊上面莲花宝座上各刻有一个独角怪兽称“辟邪”,这是封建社会王府才可使用的饰物。庙墙外东西各立一块石碑,即“下马碑”。上写“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过去文武官员从此路过,都要下轿下马徒步而行,以示对孔子的尊敬。棂星门,是明代所建。相传天上星系有28宿,其中掌管文化的星叫“棂星”古人祭天,要先祭棂星,有尊孔如尊天之说。“棂星门”三字系清代乾隆御笔。太和元气坊,是明代(1544年)所建,称赞孔子的思想有如太空天体,循环往复、永恒长存。

至圣庙坊,原名宣圣庙坊,明代建筑,汉白玉三间四柱坊。下有八个怪兽叫“天龙神狮”,相传它能驱除邪恶,匡扶正义。东边牌坊书“得侔天地”,说孔子思想对人类功德能与天地相比;西边牌坊书“道冠古今”,赞孔子思想古往今来,都为盖世之冠。成化碑,为明代成化四年立。碑文楷书规范,以论辩文形式一气呵成,对孔子平价甚高。其中“孔子之道之天下如布帛栗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把孔子思想对社会的作用,发挥到了万物必需的地步。奎文阁,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这座独特木结构阁楼,是收藏御赐书籍的地方。阁内展出的是木刻本孔子圣迹图。十三碑亭,共立有55座石碑,是历代皇帝、钦差拜孔祭孔时对孔子的追谥、平价。其中第三座亭子是清代康熙皇帝所立的碑。碑重6.5万公斤,从北京西山采石经大运河运至曲阜,可见康熙对孔子的尊崇。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为全庙最高建筑。它和北京的太和殿、泰安的天祝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古殿”。重檐九顶,斗拱交错,黄瓦朱甍,巍峨宏丽。四周环有28根用整块石料雕刻的龙柱,前面10根为深浮雕,后西、东面为浅浮雕,工艺精湛。殿内供奉五大圣人、十二先哲,中间是孔子,东边是复圣颜子、述圣子恩,西边是宗圣曾子、亚圣孟子。殿外巨匾“生民未有”,是说自人类以来,没有超过孔子的。殿内“万世师表”巨匾,是说孔子是万世帝王之师,千古人类之表。

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传说当年孔子在此设坛讲学。坛旁有一株古桧,称“先师手植桧”。孔子设立了“文行忠信”四种科目,又严立了“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为学、立身、处事的大宗旨。具体教授“礼、乐、射、书、数”,以达到“智、仁、勇”三德。后人建坛纪之,亦植杏树。金代书法家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乾隆皇帝书杏坛赞,以碑立在其内。孔子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家,教出许多有才干的学生,传说“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府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后裔直系子孙处理府务和居住的地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府内共有楼、房、厅、堂480间,占地7.4公顷,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现存有自1534年至1948年的“孔府档案”。自建国后,已整理出9000余册,为世界持续年代最久、范围最广、保存最完好的私家档案,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

历代皇帝对孔子及其后代一再加封。汉高祖刘邦封孔子9代孙为“奉祀君”。汉元帝封孔子13代孙为“关内侯”。唐玄宗封孔子35代孙为“文宣王”。宋仁宗封孔子46代孙为“衍圣公”,意为世世代代永衍续。孔府衍圣在元代为三品官衙,明代封“一品文官”。到清代,班列阁臣之上,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宫中御道行走,赐给特权和“祭田”,免征各种赋税差务。在封建社会里,任何朝代都有更换,但孔府的主人却因孔子成为不倒的“公侯”,这在中外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孔府被称为“天下第一家”。

圣府大门,为三间五檩悬山式建筑,匾书“圣府”二字,为明朝严嵩所书。门外有一对石狮,雄立在两侧,以示威严。大门两侧有蓝底金字对联一幅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贵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此联赞颂孔府与国家同休戚、共命运,与苍天共长久。从而概括出千百年来“圣人家”的气派。

重光门,明代建筑,四柱回梁,悬山肩挑。门上“圣人之门”是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所书。此门平时不开,只有迎接圣旨,重大盛典,才在礼炮声中打开。所以又称“仪门”。是一般府第中没有的。院内有仿帝王六大部建造的“六大厅”:管勾厅,专管租税、钱粮收交;百户厅,专管服役、杂户;典籍厅,专管礼仪典章等;司乐厅,专管乐学、乐生、舞生及乐器;知印厅,专管印信、公文;掌书厅,专管文书、档案。各厅官位为六品、七品,管理孔府一切事项。

大堂,是“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重大案件,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长桌上置文房四宝、印章令箭。两房摆满各种兵器、更鼓、云牌、龙旗、官衔木,象征着孔府的种种特权。二堂,也叫后厅,是当年“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三堂,也叫退厅,是府上私设的公堂,处理家庭内部事务的场所。三堂层层叠进,很是森严,足显孔府的圣威和显赫。

三堂过后,就可以进入内宅。内宅放置皇帝赐给的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以示禁严。由十几人轮流把守,有不遵令入内者,“打死勿论”。前上房,有正厅7间,是孔府主人接待来宾的地方。存放着乾隆皇帝送给孔府的荆根床,同治皇帝圣旨原件等。前堂楼,是7间二层楼阁,富丽堂皇。室内有珍奇书画墨宝、古玩衣冠。里套间为孔子后代卧室。

孔府后花园,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吏部尚书太子太傅李东阳设计监工建造。明嘉靖年间,严嵩的孙女嫁给孔子64代衍圣公孔尚贤,严嵩帮助进行修建。清乾隆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孔子72代衍圣公孔培宪,又为修建花园大动土木。使花园的规模、面积比北京故宫的花园还要大些。园内有太湖石假山及各种奇花异草,特别是有一株五棵柏树环抱一棵槐树,称“五柏抱槐”十分奇特。

孔林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延时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家族墓地,是我国唯一一处木石合一的大型陵园。孔林占地200公顷,环绕墓区建有7公里长的围墙。林区内有古槐老柏,奇木异草,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仪成群,约有各时期墓葬万余座。60多座楼亭殿堂坊隐现于密林,两千余尊精美的石人石兽点缀墓地,上千块碑碣和丰富的地下文物更使孔林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宝库。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孔林对于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丧葬风俗的演变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孔林前有长约1公里的神道,两侧植有古柏。神道虽不及帝王陵墓神道的规模,但其存在足以证明二千多年来孔林的社会影响程度。万古长春坊,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建。是曲阜现存最大的石坊。石坊两侧各有碑楼一座,记述大修孔林的情况。自汉代以后,历带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建过13次,以至形成现在规模。二林门,建于元代,明清时代重建。是一座城堡式拱门建筑,拱门上建有观楼。门洞上方纂书“至圣林”三字。洙水桥坊为洙水河而立,坊上“洙水桥”三字为明代严嵩所写。这条小河因在孔子墓前,被后世誉为“灵源无究,宜与天地共长久”。甬道两边高大的石柱叫“望柱”,是进“天门”的标志,石刻的兽物叫文豹,温顺善良,用于守墓。文武石人称翁仲,文者执笏,武者按剑,守在墓前。

孔子墓位于整个墓区的前部,享殿之后。享殿建于明神宗年间,为孔林内最大建筑,面阔五间,木栏红柱,飞檐斗拱。孔子墓封土高6米,底部周长约90米,四周围砌长约500米的花砖墙。墓前有明正统八年(1443年)所立的石碑,上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8字纂字,被前设有石案、石香炉。墓东侧为其子孔渔墓,南侧为其孙孔墓,其布局取“携子抱孙”之意。墓东南有北宋赵恒、清康熙和乾隆等三帝驻跸亭各一座,并有传为子贡植楷处的楷亭。孔子死后,众弟子守墓三年,独子贡守墓六年,实为尊师楷模。后人立碑建亭以示纪念。游人发现碑石流泪,称之为“流泪碑”。后经科研人员考察,结论为该碑属石灰岩质,能吸水份。该碑长期经游人好奇用手触摸而产生一层油膜,故能产生碑面积水现象。

孔林墓区有楷树、柏树等古树3万多株,林木间有数量可观的石羊、石马、石兽等石雕留存。林木密集之处遮天蔽日,古柏老桧盘根错节,郁郁苍苍,有的树龄已达千余年,使整个墓区更加庄严肃穆。“东方圣城”曲阜


“东方圣城”曲阜

“东方圣城”曲阜

“东方圣城”曲阜

“东方圣城”曲阜

“东方圣城”曲阜

“东方圣城”曲阜

“东方圣城”曲阜

“东方圣城”曲阜

“东方圣城”曲阜

“东方圣城”曲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