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火车元素(一)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书影时光 |
在现代工业社会里,火车无疑是工业时代的强大代表,蒸汽机的发明开创了人类的新的历程。这台不断移动的机器哐当哐当地响个不停,浑身冒出腾腾的热气,昂首一吼声震旷野。威风凛凛驰过山谷和河流,气吞万里如虎,锐不可挡。
从火车诞生之初, 就与电影紧紧地绑在了一起,火车是一段从起点到终点的旅途,就像一段生命,而电影,是从曾经到未来的故事,就像一场记忆。借助于搭乘电影里的火车,才得以游历于现实与梦想之间。火车那狭小空间,与安稳擦肩而过,与漂泊惺惺相惜(这段取自于第十放映室)
电影中的火车呈现着惊险、刺激,也体现着未知、不确定性,以及无法探测的神秘……阴谋,正邪较量,浪漫邂逅,各类人物各种故事从这里启程,从这里登场。
火车是文艺片的经典选材
在《观音山》里,一群年轻人爬火车穿隧道和吹风的镜头是电影中的亮点,它散发出来的气息,就是年轻生命原本该有的、也切实存在的气息。有那么点迷惘。
绿皮火车,负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也代表一个时代的终结。据说已经没有多少蒸气机车喷着浓烟奔驰在铁路上,传统的绿皮火车很快就要发退出历史舞台了。真的吗?一些废弃的蒸气机车已经搁在游乐场所展览。《让子弹飞》片头与片尾都是骡马拉火车的场面,引起许多人五花八门的政治索隐。
现在,蒸汽机车与绿皮车厢就要退役了,今后它们是不是只能活在电影镜头和各种诠释之中?
虽然白色的红色的火车很美很快,但锈迹斑斑的绿皮火车,带着更多的感情与味道,让无数人心生眷恋,如今再去乘绿皮火车,不为别的,只为怀旧,说明你是文艺小清晰。在网上看见有一个人,游走在云南四川甘肃5005公里,坐了11趟慢悠悠的绿皮火车,他说,绿皮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怀旧和乡愁,或许还有一种略带嘲讽意味的安全感。
其实绿皮火车远没有电影里所表现或者文艺青年们想象的美好和诗意,所有人乘过的都不会忘记,像沙丁鱼罐头般挤在一个狭小空间内,转身都难。在苦逼的现实面前,不会有奇遇,也不会听到什么有趣的故事,你唯一的念头就是抓紧自己的行李,摇晃瞌睡,盼望早一点抵达目的地。电影里的阴谋与浪漫,与这里并无关系,这里只生产体味、汗臭、脚丫气息和瓜子壳果皮屑以及烧鸡啤酒方便面,不适于生产惊心动魄---无论是爱情还是罪恶。
所有美好的想象都会轻易幻灭。
帅哥基努里维斯的《云中漫步》是男版灰姑娘男屌丝遇到白富美的故事,故事也从火车上相遇开始。
http://s11/mw690/496e3709gcde070f5a84a&690
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纵横交错的铁路网连在一起的网兜,它网起了不同人物的命运,网起了玄妙而甜蜜的缘份,也网起了浪漫而悲剧的爱情。安娜在火车站遇见一生一世的渥伦斯基,从此不顾一切地投入爱情的怀抱中,然而这样的感情被断定为不可能,所以在故事的最后,这一缕香魂不得不陨落于滚滚车轮下。
还有一位诗人之死也选择了冰冷的铁轨。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选择了卧轨,他是属于泥土,为什么不投入自然的怀抱---比如摸仿屈原自沉于滔滔江水,却交付于一堆冰冷的钢铁?
西方电影里的火车有股奢华气息,这是西方世界对火车的礼赞,一以贯之的火车之梦,火车情结。
火车是他们活动的博物馆
现在,古老到汽车快不了多少的乡村火车依然在运转着,照旧用着上世纪初的缓慢速度在乡间的田野上晃荡。“乡村火车”其实是法国人给它起的名字,因为它只跑近郊,慢且停靠站多,火车仿佛一根针,铁轨仿佛千条线,将一个个乡村连缀起来。
要领略欧洲原汁原味的风情,最好去小镇,去小镇最地道的玩法是搭火车。
火车遍布法国生活的每个角落。坐火车去上班,坐火车去买一条丝巾或者去喝一杯咖啡,去赴一次约会。据说在法国,几乎每拉男士在孩童时代都有过当火车司机的梦想。
一上车你就能呼吸到弥漫在车厢内的安逸气氛。这里不像地铁那样拥挤,不像地铁车厢内乘客总是永远不停地更换,还没容你看清他们的面容,他们就下车了,各奔前程了,就又有一批新人来包围你,拥挤你。乡村火车给在大都市生活的人一种久违了的安逸,一如车窗外绿苍苍一望无际的牧场那样让人心安,车厢里乘客寥寥,人们各选一个角落安顿,或看书,或读报。
法国列车似乎天生就是为观光旅游而存在的,“松果列车”是法国最著名的旅游列车,因以前游客可以在途中下车收集松果而得名。从结尼斯到日内瓦,沿途停靠10多个小镇或乡村站台,70多大小车站足以让你尽情饱览这片大海与高山之间的绝美地域,沿途可欣赏孤绝的落石奇景、高山要塞、薰衣草园。跳上火车,就是另一个小镇,另一个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