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良东书法

(2012-08-28 08:27:48)
标签:

杂谈

分类: 书法作品
http://s16/middle/496e250ax7a6da6f16e8f&690

http://s1/middle/496e250axc8488576bf30&690

http://s3/middle/496e250axc84885b38292&690

http://s15/middle/496e250axc84885cbd76e&690

http://s15/middle/496e250axc84885c4618e&690

http://s11/middle/496e250axc84885d59a1a&690

http://s13/middle/496e250axc84885e280bc&690

http://s10/middle/496e250axc84885e21c39&690

http://s5/middle/496e250ax7a6da6fedc74&690

http://s7/middle/496e250axc84886003176&690

http://s1/middle/496e250axc848860fc230&690

http://s11/middle/496e250ax7a6da7020f7a&690

http://s12/middle/496e250axc848872ad4bb&690

http://s7/middle/496e250axc8488732a186&690

http://s14/middle/496e250axc8488734981d&690

http://s4/middle/496e250axc84887417933&690

http://s6/middle/496e250axc84887505a75&690

http://s1/middle/496e250ax7a6da721eaa0&690

http://s1/middle/496e250axc848875f28d0&690

http://s16/middle/496e250axc848876e8dcf&690

http://s9/middle/496e250axc848876ec258&690

http://s7/middle/496e250ax7a6da726c276&690

http://s15/middle/496e250axc848878c97ee&690

http://s7/middle/496e250ax7a6da7286a86&690

http://s6/middle/496e250axc848879c10a5&690

http://s6/middle/496e250axc84887ae7e55&690

http://s6/middle/496e250axc84887c36a45&690

http://s1/middle/496e250axc84888ae9090&690

http://s13/middle/496e250ax7a6da746edcc&690

http://s7/middle/496e250axc84888bdf1f6&690

http://s6/middle/496e250axc84888d06535&690

http://s12/middle/496e250axc84888e5577b&690

http://s4/middle/496e250axc84888ef1453&690

http://s15/middle/496e250axc8488906290e&690

http://s5/middle/496e250axc8488912fc84&690

http://s14/middle/496e250axc848890a198d&690

http://s6/middle/496e250ax7a6da7501675&690

http://s6/middle/496e250axc8488928c165&690

http://s13/middle/496e250axc848893b42bc&690

http://s6/middle/496e250axc8488948c0c5&690

http://s15/middle/496e250axc848895f656e&690

http://s3/middle/496e250axc8488959f232&690

http://s11/middle/496e250ax7a6da77174ca&690

http://s13/middle/496e250axc8488a7bd0fc&690

http://s4/middle/496e250axc8488a83b0a3&690

http://s10/middle/496e250axc8488a87a0c9&690

http://s5/middle/496e250axc8488a96f984&690

http://s4/middle/496e250axc8488aa97da3&690

http://s6/middle/496e250axc8488aaf2e45&690

http://s7/middle/496e250ax7a6da7792606&690

http://s12/middle/496e250axc8488ac81c9b&690

http://s9/middle/496e250axc8488ad418d8&690

http://s12/middle/496e250axc8488aec2e4b&690

http://s5/middle/496e250ax7a6da77dafa4&690

http://s7/middle/496e250axc8488af3e106&690

http://s1/middle/496e250axc8488af278d0&690

http://s10/middle/496e250axc8488b053909&690

http://s8/middle/496e250axc8488c17b047&690

http://s7/middle/496e250axc8488c2c9496&690

http://s2/middle/496e250axc8488c32d5d1&690

http://s5/middle/496e250ax7a6da79f2ec4&690

http://s10/middle/496e250axc8488c43a4b9&690

http://s3/middle/496e250ax7a6da7a26da2&690

http://s10/middle/496e250axc8488c63f279&690

http://s9/middle/496e250axc8488c60b9a8&690

http://s10/middle/496e250axc8488c78ee49&690

http://s9/middle/496e250axc8488c7f2308&690

http://s9/middle/496e250ax7a6da7a86418&690

http://s8/middle/496e250axc8488c9f1f67&690

http://s16/middle/496e250axc8488ca8e3df&690

http://s6/middle/496e250ax7a6da7ab8ce5&690

http://s12/middle/496e250axc8488cbf77ab&690

http://s9/middle/496e250axc8488da104c8&690

http://s14/middle/496e250ax7a6da7c3e00d&690

http://s6/middle/496e250axc8488db1dde5&690

http://s4/middle/496e250axc8488dcaeae3&690

http://s12/middle/496e250ax7a6da7c889db&690

http://s12/middle/496e250axc8488dd23e4b&690

http://s10/middle/496e250axc8488dde46d9&690

http://s2/middle/496e250axc8488df66181&690

期      


_____读《江西省青年书法家三剑客作品集》





很早就听过张华武、李良东、胡中良这三个人的名字,只不过把这三位青年书法家与三剑客联系起来,却是在拿到他们的作品集之后。


翻开这三本印制精美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作品集,我犹如走入了一处深深庭院,院中草木清幽,繁花怒放,移步换景,使人目不暇接却又觉得错落有致、井井有条。


张华武是三人中的年龄稍长者,他的书法颇具空灵之美,笔底间透出黄道周、八大山人的影子。书以韵为先,华武是深悟此道的,他常常用简略的结字、疏朗的字距来表现其韵味的优美、意境的旷远。他在落款时常常写上散人华武的字样,或许他正于此表现其源自魏晋的潇散气度吧。看着张华武的作品,很有一种静坐品茶的感觉,在淡淡的幽香中还略带一丝苦涩。而这一丝苦涩的感觉,正是我颇为喜欢并且长久回味的。我常常下意识去寻找这种苦涩的来源,发现大概是华武的作品中,还保留了一份天真和稚拙。这种拙趣,恰恰是令人留连并会心一笑的关键所在。相比之下,华武的大字气骨开张,与小字判若两人,而且参用了大量碑派手法,方圆兼使,雅拙相生,气势之大令人震憾。


李良东的书法是闻名已久的,在书法报刊上隔三差五便看到良东的名字或者作品。如果说华武的书法风格是疏淡,那么良东的便是悠远了。李良东的书法以二王为基调,于宋人米芾得力最多。翻着良东的作品集,一段行书横披使我误以为翻着二王的尺牍,不由失声惊叹,定神仔细观察,其笔法的精熟和韵味的清雅令我产生一种叹为观止的感觉。可贵的是,李良东并不以技法精熟而自得,他认为技法只是一种手段,是指向明月的手指,而抒发情感才是书法的首务。他的审美颇具包容性,于是我们看到了他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作品内涵。他的小行书或连贯流畅或清空舒旷,他的大字热烈奔放,狂草张驰有度,但都不失典雅高华的感觉。即使是他自认为最狂野的作品,其实也与粗头乱服是有相当的距离的。我想典雅才是他内心的真正品格,他的书法其实就是在写他自己。


胡中良作为三人中的最年青者,也是我省最年青的中国书协会员,其上升势头足令我辈汗颜。胡中良的书法与其他两位剑客一样,都在魏晋获取了大量信息。我其实最喜欢他的小字,却又不得不佩服他的大字,喜欢他的行书,却又喜欢他的楷书乃至简书,他的小行书源于雅宜山人王宠,但他扬弃了雅宜山人的拙厚,而强调了自由、流畅的一面,在一纸扇面上轻松写来,古意翩然。他的大字笔力雄劲,结字跳宕,笔墨酣畅淋漓。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届电视书法大赛上,中良以一幅大字八尺长条,作为江西唯一选手进入十五人的决赛赛场。在电视上一睹其大字风采,久久不能忘怀。很难想象,他文弱的身躯如何发出如此巨大而狂放的能量。或许,力量是源自他的内心罢。


三本作品集在编排上也颇有特色。张华武强调形式与留白,最后一纸临作,让人突然意识到他的书作与八大山人的渊源;李良东的文笔颇佳,在补白处不时加上一段文字,或感慨或调侃或追忆,有的轻松,有的沉重,令人叹赏久之;胡中良则将空白交给了他那极为精美的印章,静中寓动的形式,红黄相间的色彩,闪烁着他敏捷的才思和过人的天份。


灯下杂谈,不觉冗言满纸。我对三位青年书法家的期待,便如窗外皎洁的月光,是真实而又确定的。

与书法有关的文字


本文发表于《书法》杂志李良东专题中


李良东




《书法》杂志约我谈对书法的体会,那是太多,提起笔来,便欲大发感慨。偶见案头芸窗先生诗话,中有妙语云:“岁暮,江湖如捣,感时忧已,写之以声”。继续看下去,却见他放了几首艳诗于后,不觉好笑。然转念一想,老先生是睿智的,江湖如捣,自有人平之。恰如书坛纷纭,自有人理之。就算无人去理,中国书法发展了几千年,兴衰变革,一样代有英才,不断向前,何劳我等心烦?于是,我也学了芸窗先生,放两篇与书法有关的散文于此,供观者一哂。




(一)纸上青春




前些天整理书房,发现了许多我过去的痕迹,有日记、笔记、诗稿甚至小说,还有没有寄出的信。当然,最多的还是书法作品。


坐在故纸堆中,一张张翻去,许多已经淡忘了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这是去岭上采风的诗稿,太多的“为赋新诗强说愁”,呵呵。


这是93年我用古龙笔法写的小说,有趣。


这是2000年上半年写的日记,还写着我的……恋爱??????可笑的是,在日记里,我居然用了李白的一句诗“人攀明月不可得,月明却与人相随”,来形容那时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


收拾这些纸片,最难取舍的是书法作品。


日记、笔记、诗稿、小说以及没有寄出的信,当然是要留的,废纸则可抛。但书法不一样。过去的书法作品,虽然现在看基本都很幼稚,但里面有很多过去的想法,象形式有特点,用笔有新东西,墨法有奇趣……或者,这件东西又是那时的好的,可以留个纪念。再要不,就是不好不坏的,还可以再看一看。


总之,我经过几个小时的收拾,能舍弃的不过只有一点点。家人进来一看,都乐了,连我那不到四岁的女儿也跟着别人大笑。


是啊,孩子是自己的好。自己的作品那怕再烂,要扔也是难的。我能做的,只是把它们叠好,弄的整齐一些而已。


也许,我所不能舍弃的,其实是这些纸片背后的东西。它们记录着我过去最美好的时光,成为我青春岁月的见证。青春的无知,青春的浪漫,青春的生涩,青春的直白,虽然时过境迁,看看都傻,但却是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作为一个书法人,其实是幸福的。当别人的青春只能回忆的时候,而我们的青春,却还在纸上。




(二)近墨者黑




好友胡中良为我刻了一方印——“近墨”。


初不甚喜,古人云:近墨者黑。贬义词。


然而,时日既久,却不觉很有些喜欢起来。


东汉赵壹在著名的《非草书》中批评书法爱好者:“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这大概是最早的近墨者了。看到这里,我常常会心一笑。


至于书圣王羲之,更是十足的近墨者。他家旁边有一水池,由于他常在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池水尽黑,人们美称为“墨池”。不仅如此,民间还有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小圣王献之,不让其父。有一年夏天,看见羊欣穿白练裙午睡,竟一时兴起,蘸墨在羊欣的裙子上挥毫而去。羊欣醒来,见白练裙上写满了书法,欣喜异常。这要放在今天,任何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名牌衣服上竟然尽是墨汁,即使那厮是著名书家,也是要大发雷霆甚至饱以老拳的。


不才如我,在老婆的指示下,当然没有领袖如皂、唇齿常黑的情形,也没有墨池、吃墨、写衣等韵事,但我的创作环境,纸墨纵横的情形还是难免的。走进我书房,含蓄的人会说:“你的书房充满了墨香”。直白的人(如小女)则说:“你的书房真臭。”


今年是二0一二年,我学书法已经二十多年了。二十年过去,不能说取得了什么成就,但可以说,书法已经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是舞文弄墨,子曰诗云,与人写信是毛笔宣纸,所交朋友尽是笔友画友,除了上网,有人戏言我的生活与古人无二。


二十年前刚学书法的时候,王伶儿老师对我说,“板凳要坐十年冷,练吧”。


那时听这话,感觉十年,是那样漫长。可是,一天一天下来,居然二十年的光阴,就这样在濡墨挥毫之间过去了。在潜意识里,自己好象还是那个刚拿起笔就做不切实际梦想的少年。


忽然想:就算是一块顽石,放在墨水中二十年,也早就变成黑色了吧。


近墨者黑,与所有书法人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