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我的老照片系列 |
|
第一张小学毕业照,拍于1994年,河南杞县于镇的于北小学。 |
这第一张小学毕业照是在于北小学。老家小学实行的是五年制,因此五年级就毕业了。由于上学年龄早(五周岁时入学),糊里糊涂读了五年书出来时才不过十周岁,因此照片上的我(四排左三。左右是指照片上的左右,不是照片中人的左右,下同)还是一脸稚气。小学的中高年级,正是男女生互不搭理的年纪,有的女生为了表示与男生划清界限,拿到毕业照后第一件事就是用黑墨水把男生的脸全涂了。这25个女生,能叫出名字的基本没有,甚至有印象的都没几个。第二排的是老师,不包括右边那两个男生。这些老师里面,能记起来的也没几个了。右三似乎是校长,姓梁,据说是退伍军人,教过我们体育。左四是隔壁班的数学老师,叫做崔展,兼教我们班历史,讲课很幽默,所以很招学生喜欢,我们都很遗憾他没有教我们数学。左五是我们班主任,但是忘了叫什么了,似乎姓张,也忘了教什么的了,似乎教数学。右五那位老师似乎是教地理的,也是学校的教务主任。至于其他老师则是一个也记不起来了。我们身后就是教学楼,只有两层而已,仅供二、三、四、五年级八个班使用,学前班和一年级在别的地方。十多年后的现在,想必学校有所扩建吧。我上二年级时的教室,就是在离学校很远的一间民房里,早上天不亮上早自习,教室没有电灯就自带蜡烛。我们身后的教学楼上刷着一行标语,后面是“振兴中华”,但前面是什么已经忘了,总之不是“勿忘国耻”,可能是“好好学习”吧。
稍微介绍一下我的故乡:“于镇古称圉镇,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杞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杞县第一高级中学、杞县第二人民医院就坐落在这里。镇内大西门里蔡白街,有蔡文姬的故居遗址;镇北关望月楼遗址附近,建有文姬广场,广场中央树有蔡文姬汉白玉雕像。圉镇经济比较发达,乡镇企业、商业网点众多,是杞县前几位的经济强镇。”这是网上找到的,太能吹了,后面还有一段大夸于镇的领导好,让我删了。于镇其实很穷,很落后。后面有人评论说,每次从外面回到故乡,就有一种原始社会的感觉,这评论却是很形象的。
从于北小学毕业后,我们搬了家,来到了浙江宁波的北仑区郭巨镇。那几年就流行这个,俗称“孔雀东南飞”,仅教育界里就有不少中西部的教师跑到东南部找工作。在那里,我没有继续上中学,而是又读了一次五年级,是因为语言不通。我们到了浙江简直像出了国一样,处处鸟语花香,就是一个字也听不懂。
郭巨简介:“位于北仑区东南部的郭巨,西接阿育王山脉,北负穿山,南濒东海,是浙东的重要军事基地之一。明朝初年就在此设立了千户所,构筑郭巨城,建造郭巨总台山烽火台石屋。郭巨总台山烽火台石屋位于北仑区白峰镇北郊外的总台山山顶。总台山又名三塔山,海拔309.2米,是穿山半岛东端最高的山峰,同舟山群岛的朱家尖隔海对峙,山顶上能清楚地俯瞰北仑港口码头雄姿,梅山港、螺头水道和峙头洋水面的点点航帆。”郭巨四周不是山就是海,但是交通还算便利,有盘山公路,有海船。盘山公路非常长,而且转来转去,让人晕头转向,一进去就没方向感了。我爸在郭巨那一年,总是把南边当成北边,但一出山就好了,一进山又反过来了。郭巨东面是舟山群岛,有一次我们全家坐海船去海岛上玩了一天,沿途还看到了著名的桃花岛。关于上面提到的总台山,我们也经常去爬,两年后我上初一时还回忆着写了一篇《总台山游记》以做纪念。郭巨虽然不算太有钱,但比起老家来不知富多少倍了。虽然我家是很穷的,但是同学们对我都很好。我当时是上五(二)班,班长叫徐叶,她父亲是我爸妈所在中学的校长,因此平时对我也很关照,现在想起来仍然觉得感激不尽。虽然从95年离开郭巨后再没见过那些同学,但因为我爸妈和徐校长还有过联系,所以就听说后来徐叶考上了浙江大学,好像是学新闻的。其他那些同学已经没有消息了,能想起名字的不到一半了:徐叶、黄静聪、蔡曲鸣、谢挺、汪行光、吴丹莹、王璐懿、汪海良、汪飞国、付天翼、张盛盛、张校、葛圣妮、黄登挺等等。我之所以冒着记错的风险列出这些名字来,主要是想也许他们哪一天无聊,到网上搜自己的名字时,也许会发现这里。其实我在网易同学录上也找到过我当年那个班级,当时很兴奋地加了进去,只有两个人,却不认识我,我怀疑自己搞错了,就悄悄退出去了。
离开郭巨,来到了一江之隔的嘉兴海盐。我进了通元小学,上了六年级,由于已经习惯了一年,差不多已经适应了浙江的环境了,考试成绩什么的也挺好,加上父母也在镇上的中学教书,处处比较受照顾。在通元也认识很多小朋友,现在有联系的也只有夼劼和陈曦,这两个小朋友年龄比我小几岁,但比我厉害多了,一个北大一个浙大的。
|
第二张小学毕业照,拍于1996年,浙江海盐通元镇的通元小学。 |
这第二张毕业照,就是在通元小学拍的,当时要求统一穿白上衣、黑裤子,看起来比较整齐。这时的我(四排右五)已经12周岁,比起两年前已经成熟很多了。班长是陆勤(三排右四),当时就住我家楼上,也是教师子女。当时上小学没什么学习压力,回到家做完作业一帮小孩子就出来玩,打打闹闹或者在校园里疯跑,我和陆勤比夼劼陈曦他们大几岁,算是大哥大姐吧。后来上了初中,学业负担比较重了,陆勤妈妈对她要求也很高,她自己也是很爱学习的(每次考试都年段第一,我能挤进前二十就很高兴了),就不怎么一起玩了,到了高中,虽然也在一个学校,但已经很不熟了。前排左五的女生,很值得一提,是唯一一个和我从小学六年级到高三一直和我同班的同学,长达七年。虽然很有缘份,但是两人互相说过的话恐怕不超过一百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其他也有几个同学,徐张华戴哲峰周峰胡一峰等,后来都是在同一个初中又在同一个高中的,有的还同班过一阵子。
老师中印象比较深的是施福英老师和金老师(忘记金老师的名字了。之所以记着施老师的名字是因为每次填表写教育经历时小学一栏的证明人总是写她)。施老师是班主任,教数学,特别和蔼可亲,对我唯一一次发脾气是有一次我跳绳没达标还很坦然地和其他同学打乒乓球。金老师教语文的,特别喜欢在课堂上夸他的儿子聪明。想起以前的老师,也很有感慨,有一次快毕业时,施老师对我们说:以后毕业了,别忘了回来看看我们。又说:虽然老师在学校比较喜欢学习好的学生,但总是发现那些经常来看望老师的却是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当时我就想,等我毕业以后,一定要回来看老师。但是没有,毕业以后,再没见过以前的老师。我父母和金老师因为是一个县的老师,近几年却有过几次碰面,聊起来的时候金老师还是夸他的儿子聪明,说已经考上什么什么大学了。
一回忆起来,不知不觉就说多了,但还是总觉得没有说完。旁人看着可能觉得昏昏欲睡,但自己回想起来却很有感慨。我之所以写“我的老照片系列”,是因为我很赞同《东邪西毒》的一句话:当你不能再拥有时,唯一能做到的只有别再忘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