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衡阳单车干部的创先争优经验
杨光志
在衡阳市各乡镇村落,老百姓几乎天天都能在乡间看到许多骑自行车的身影。这些骑自行车的人都是乡镇的基层党员,他们每个月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村民家,帮助村民解决各种困难,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单车”干部。自我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衡阳市共有1.5万基层党组织、33.8万党员参与该活动,处处争先,成效显著,成为全省创先争优活动第一期简报的主角,其富有特色的做法在基层广受推崇。(11月4日《潇湘晨报》)
“成为全省创先争优活动第一期简报的主角”,这句话点出了本则新闻的来路——“简报”,而有过基层工作经验的人,都不难知道那些出自于宣传目的的“简报”,其创作手法与成文套路是如何的充满着水份。看看这些语句——“1.5万基层党组织、33.8万党员”、“走访群众200余户,解决具体问题30余起”,如此笔调,是笔者长期在基层抬轿报喜生涯中,亲身操作过也驾轻就熟的句子,那些数据材料的准确度,大都是估计加统计闭门造车而得出,它能契合下级讨赏之需,也能相助上级向更上级邀功,所以,除了基层群众,体制内的上下一班人几乎都会假装着相信。
再看所举事例:一是解决了一位五保户吃饭,解决办法是:“单车干部”找到村民组长“动员群众派粮食”;二是帮助了一位村民就医,帮助办法是:“单车干部”“与全体村干部资助捐款3000多元”。在感动之余我冷静想了想,,难免不喜反忧,这种纯粹靠上级干部偶然发现,然后偶然献爱心,如此方式的帮扶,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高招吗?何谓五保,五保就是“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但居然有五保户“吃不上饭”,这首要的“保吃”都没有做到,这是农村的大问题啊,岂能靠“动员群众派粮食”来构成“特色的做法”、“经验”并加以推广?同理,捐助3000余元帮一位想放弃治疗的村民就了医,(且只是暂缓其放弃出院之念头,离治愈其重病的愿景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又怎能构成解决农村“看病贵就医
难”的经验,同时,一个总结衡阳全市创先争优经验的简报,能举出的“感人事例”只是这个层面,其经验的可复制性,令人存疑。
最后看新闻拿来做标题的一个亮点——“今年以来,有15名党员因未过群众测评关被取消任命”,群众测评的具体细节没能体现,选人用人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机制是怎样体现民主与公正的,没法知道,15名之数量,也少得可怜,对应如今的基层政权生态,我估计,一个市不能通过群众测评关的干部,当远不止这个数,这只能说明测评的走过场与不彻底。
所以,衡阳的逼干部下基层的大方向,令人击节,其“单车干部”概念的推出,也颇具新意,但就其经验的“含金量”而言,我觉得还远远欠缺,不足以让人信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