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选并组阁 朱晞颜于无声处响惊雷
杨光志

1月30日,在中共忠县第十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忠县县委书记朱晞颜透露,春节后将推进机构改革,将拿出一个乡镇、两个部门一把手职位进行全国海选。另外,三年内,每年让全县三分之一干部脱岗学习、调研,以提升自身素质。(2月1日《重庆晚报》)
重庆忠县的“博士后”书记朱晞颜确实有点名堂,他似乎注定是个明星官员,干的很多事都“不按常理出牌”,一路走来闹出动静不小,诸如亲自担纲《半城山水满城橘》作本色演出,以“振中华”网名上网被评为十大网络红人,被评为2009中国创意产业杰出贡献人物,发动给城市“洗脸”,发动全县炒菜比赛、试图把忠县打造成世界性的“忠文化”之都……在他身上,我们发现了一种作为政府官员难得的冒险探索精神,值得我们为之鼓掌喝彩。
如果说上述雷事多数只是体现了朱晞颜为忠县卖力营销的殚精竭虑,而本新闻的力道可就大得多了,它是基层政改的一种崭新的尝试,其新不在海选,在于组阁。
我们知道,当下中国基层民主的尝试有相当程度的进展,但也极为走偏,诸如基层村委会选举的贿选之烈,触目惊心,已严重考验了中国乡土政治民主培育的土壤。所以说,海选直选之类已屡见尝试,不算新闻,但组阁就来得猛了,组阁是一种相当彻底的赋权,等于是拿这一乡镇两部门来做试验田。“发现问题,调研结束,可PK掉原领导”,好一个“PK掉”,如此时尚用语引入了正襟危坐的政权领域,令人眼前一亮。至少它会带来三个好处:其一,对于渴望入仕的青年才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用武天地。之前小心翼翼的对现行某级政权体系引入新鲜血液,譬如交流、挂职或者拿某些非要害部门的副职竞争上岗之类,其竞争性已不足以冲撞现存官场秩序,其竞争上来的副职也只是被晾晒,延续着熬资历的老路,干部干事业的积极性因权力的被束缚受制约而无法施展拳脚,所以,这类尝试是浅层次的,必须得有更深层次的政改,来对现存官场秩序予以冲撞,形成鲶鱼效应,让人才透明、清白、自信地上岗,是真正地将骡子或马,拉到老百姓面前来遛遛了。其二,对唯上不唯下的官员政绩观形成冲击。任命制的一大弊端是官员向上负责,而PK胜出的官员,无疑将更多地对下负责,因为他对老百姓有诸多“好事”与“实事”的承诺,且“年底没有完成承诺,则整个班子下课”,这是相当大的压力,将对无为而治、有升无降、能进不能出的官场,形成示范效应,极大地冲击懒官惰性。其三,为中国的基层政改提供宝贵经验。这场基层权力资源分配的新型试验,无论对竞争者或是对朱晞颜本人,都是一柄双刃剑,必然面临成功与失败两种结局。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我们迫切需要这种经验的积累,来更新施政理念,来健全官德意识,以“不拘一格降人才”引来“九州生气恃风雷”的清新之风,以拳打脚踢的作风打开沉闷圆滑的官场局面,是一种难得的新时期的政治文明的体现。
朱晞颜不惧站在风口浪尖,勇敢地当了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钦可佩。而中国政坛能够越来越多地拥有这种敢于挑战官场陋习,敢于亮剑“另类”施政的个性官员,无疑也彰显了国家在营造一种容忍失败、鼓励探索的宽松环境的不懈努力,这样的努力,将为中国带来了新气象、新活力、新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