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志

体现对师德的奖赏,应有国家政策深度破冰
8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四届全国师德论坛上提出,要营造有利于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
同时,江苏省一个绩效与师德挂钩的政策,再度激发起人们忧国忧民的情绪,舆论认为,该政策其宏观象征意义无疑值得称道,而具体操作起来,便引来质疑声声,担心变味,何以如此,周济部长的说法道出了原委,就教育体系内部来奖赏师德,只是一种小药方,疗效甚微,而举全国之力打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才是根治良药。
或曰,举全国之力打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不也是玩虚的吗?一句口号罢了,重视教育的口号,我们听得还少吗?那么好吧,我们就来设想一下,如何将句口号做实了,如何从国家层面来将教育之弊彻底根除。
其一,将国家确定的“教育投入不少于GDP的4%比例”尽快达标甚至超标,何方神圣敢不达标,就一票否决令其下课,将这个算盘拨打较了真,标志着国家对于教育的短视与失误被实质校正,国人将为之志气大振。教育很大程度确实是靠“德”来维系与推动的事业,只有国家将其喂饱,并在引导上使其不朝“赚钱”的路子走,才能对教育工作者“德”的打造,起决定作用。
其二,将“教师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这句承诺尽快兑现,而且不是账面的兑现,更要紧的是实际生存感觉的兑现。从账面工资看来,目前一些地方教师工资与公务员所谓的“阳光工资”差别不大,甚至局部已超,但从实际生存感觉,便差别极大,打个感性的比方吧:笔者是从教师队伍溃逃出来的,经历过做生意与做媒体等生涯,与笔者同班的成绩最优秀的同学A在当教师,成绩一般的同学B在当公务员,成绩最差的同学C在做生意,现在的情形是,A打10元一局的麻将,B打百元一局的麻将,C呢,可以为B提供一辆私车,且将其业余生活费用全包……这才是真实差别。“教师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要做到哪种地步呢,要搞一个民意调查,让教师在“去公务员队伍做一个主任科员”与“继续当教师”中选择,若80%的教师都不愿进公务员队伍而选择继续当教师,这句话就算切实兑现了。
其三,让教育成果收获好运,教育工作者的成功,在于教育成果也便是学生能收获好运,目前的就业怪象,包括刚刚曝出的民工与大学生等价,让所有的园丁们无疑从头凉到脚,培育了十数年,经不起市场检验,换不来市场收益,这便是教育产业化的结果,改革进程使各级学校变得如企业那样追求利润最大化以致闹出种种谋利乱象,投入欠账太多,前期引领失误,教育改革“基本不成功”的结论,已注定了中国要为之收获恶果N多年。
其四,教育资源向农村大幅度投入,农村教育这一块,已“缺氧”多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这一情形,不能靠志愿者网上发些“我要读书”悲情图片,停留在呼吁层面。农村教育这一块,可以说才是真正决定着国人素质的基石,目前最要紧的,便是尽可能减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使得义务教育更加均衡。包括服务教育的外围教育资源,诸如出版业、图书馆、网络时代的远程教育资源,等等,拿图书来说,笔者认为,凡教育、教辅书本及音像制品等,应当与其他类的书籍区别对待,国家应仿其“免费义务教育”方式,以财政补贴令其大幅降价服务受教育者,甚至可做到“送书给民众”,以启迪国人心智。
师德目前显现出的诸多怪象,不是技术层面可操作的事,所以我们就事论事,对某些地方率先奖赏师德的方向性指引,是应该欢呼的,对其操作变味的担忧,而并非空穴来风。
温总理在多个场合对教育有表态,诸如穷人教育学、诸如今年教师节听五节课,包括坦承困难,我们知道,国家在奋力为前期的失误纠错,我们热切期待,哪怕厘米式推进,只要推进,就有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