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农保”快过江 “老骨头”等不及了

(2009-08-27 13:11:15)
标签:

老骨头

农村养老

中国农村

婆婆

老妪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新农保”快过江 “老骨头”等不及了

 

    杨光志

http://blog.cqnews.net/attachments/2009/08/43878_200908271255361a6gp.jpg“老骨头”等不及了" TITLE="“新农保”快过江 “老骨头”等不及了" />

    这两天,有两则涉及农村养老问题的新闻,一热一冷地“撞”入读者眼帘。

 

    今年90岁的李婆婆是湖北黄冈人,72岁的女儿瘫痪在床一直未嫁。16年前,李婆婆带着女儿来到湖北武昌紫荆村,由于农村人没有养老金和退休金,李婆婆不得不靠摆摊养活自己和女儿。城管看李婆婆可怜,不忍心去管,队长还会给她钱。(8月26日《武汉晚报》)

 

   中国农村养老新政在期许中起步,将向60岁以上的农民发放国家普惠式养老金,目前已在10%的农村开始试点,争取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8月25日新华网)

 

    来自国家层面的惠政与来自底层的个案悲情撞在了一起,让笔者突然想起一个经典老电影《渡江侦察记》,国统区的老奶奶对侦察员热切地说:“大军早点过江啊,要不然,我们这把老骨头,就等不及了。”

 

    是的,目前中国农村的养老现状堪忧,而往前推一些年份,甚至还有基层政府打类似“乞讨准入”的证明,证明“某人确有困难,请各方君子大力施舍”的情况;一些贫困山村,还被称为乞讨村,这种地方的村干部,农闲的一项主要工作,便是守住要道劝返那些集体出外乞讨的村民;灾荒严重的地区为了不饿死人,“移地就食”作为一项不得已的应急措施长期被默认……这几年,此类情况少有听闻了,但从“中国农村养老新政在期许中起步”的表述看来,农村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保现状极不乐观,连活下去都成问题,更不必说老有所乐了——一个90岁老妪在拼命练摊,只为养活自己72岁的瘫痪女儿与自已,就是证明。

 

    资料表明,我国的养老、医疗、失业这三大保险,目前只覆盖了党政事业机关,养老保险之类,只覆盖了就业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此严峻的现实,有其历史原因,也有改革进程中的政策失误原因,包括重上轻下的分税制造成的基层用度不足,包括拉大城乡差别的诸多政策失误,而就法律层面而言,《社会救助法》、《慈善法》等均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在集体改个体的承包制实施后,加上因青壮年出外打工而日显空壳的一些村寨,农村曾长期行之有效的源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保教)”“五保”制度一定程度受到了异化,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救济没能确保实施。旧招已失灵,而新招未出手,这种尴尬竟一拖数年。

 

    庞大的中国,直到2006年,尚有2365万人没有基本脱贫,贫困人口仅次印度列世界第二,而且这样的贫困划分标准,又与国际通行标准有所区别,如果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提出的人均每天消费1美元作为贫困线的话,中国农村及城市贫困人口加起来,将可能突破2亿。这样糟糕的基础,是90岁老人练摊的存在土壤。

 

    当然,按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截至2007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236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这种被网友戏称为“被增长”的统计数据,似乎还能释放出一些乐观的信息。

 

    新农保体现了在农村人口养老保障方面,更大的责任担当,我们唯有希望它的步伐快些,更快些。同时,对于类似90岁还要练摊糊口的老人,笔者希望政府能“特例特办”,将其更早纳入被保障名单。对李婆婆的生存困境的体恤与悲悯,不能光靠其练摊地的城管“可怜”而“放她一马”,城管队长队员的悲悯心,只是基于个人良心而为,从社会效果上,也只是将一个社会病灶表皮盖一个膏药,顾到了观瞻,没触及本质。问题要获得根本解决,其户籍所在地的基层政府应当有所作为。目前,若靠不上养老政策,能否靠一些扶贫基金,若靠不上福利政策,能否靠一些慈善项目,若靠不上村委会,能否靠民政局、残联……总之,将一个90岁老妪及其72岁瘫痪女任其飘零江湖自谋生路,是国家对子民的责任缺位,是社会不可承受之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