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扶志善款”有漏洞 如何扎紧篱笆
杨光志
http://blog.cqnews.net/attachments/2009/04/43878_200904212228051OoPf.jpg 如何扎紧篱笆" TITLE="“悯农扶志善款”有漏洞 如何扎紧篱笆" />
无偿培训农民工,是国家的一项“民生工程”。然而,在一些地方,这项政策却成了一些培训学校和官员谋取私利的“敛财工程”。根据国家规定,每培训一名农民工,培训机构可获500元至800元财政补贴。仅贵州,从2006年到2007年底,全省就拨付培训补贴资金3.75亿元。与此同时,2008年以来,贵州省查处农民工培训造假系列案件150余起,涉及官员下至乡镇上至省级部门,贪污少则数万元,多则上百万元,不法培训学校骗取国家补贴金额多的达上千万元。(4月20日《人民日报》)
国家无偿培训农民工,是基于“扶贫不如扶志”这样一种思路,为打通农民工的生存前景,而武装其头脑、使农民工能善其事而利其器,而相关补贴,笔者将其称作“国家悯农扶志善款”。而从操作上看,贵州的案例已揭示出该款流程有漏洞,因其贪污的性质恶劣,在弱势口里夺食,且淹藏了国家对其子民的体恤之情,惠民之意,对其进行道德讨伐是必然的,而笔者认为,扎紧篱笆,不再亡羊,更是治本。
先来诊病:贵州的造假贪污,有点类似吃空饷,编虚假培训名单,做空壳培训学校,这种自弹自唱且能成功套现,共原因,是这场戏缺少了两个重要角色,一是“监制”,类似古代军队派出监督粮草押运官的“监军”,这个监督培训补贴款项流向及产出效果的验收环节,或被架空、或被忽视,最后只能是任由中间环节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这个“导演”,唱个傀儡戏便鸣锣收场,关门分赃。二是“主角”,这场培训理所当然的学员,农民工竟然会在这场戏中没有出场,这个群体,因其身份的特殊性与流动的散兵游勇状,他们可能压根儿就没有渠道知晓或不敢相信国家会有一个免费培训的善政,而想贪污的中间执行层,忙着猫鼠勾结,根本就不会宣传与通知“主角”登场,这里面,甚至涉及户籍壁垒的弊病,涉及到需要改善农民工的身份待遇与组织关爱,使其能有自己发声的平台,起码作为学员,他们得有可能到达这个课桌,交上他们的答卷吧。
再开药方:角色的缺位,需要有效的制度保障其到位,其一,要有对资金流向的全程监管,保证专款专用;其二,要有对培训机构的资格审查,最好不是随意搭草台班子,而是正规的有资质的学校;其三,要有对培训学员的身份甄别,保证学员能到位,并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技能;其四,要有对培训效果的考核验收,让农民工学有所成,颁发相关毕业证,可到职场受认可;其五,要有与农民工有效对接的信息传播沟通渠道,将培训内容、学时、经费等让农民工知晓……总之,贵州从2008年以来就查处农民工培训造假系列案件150余起,这样触目惊心的数据上可知,这不是个案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只能从根上治理,以此打造出一个规范而成熟的农民工培训制度。
新闻链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9-04/20/content_236172.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