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储备肉知情权政务公开菜篮子 |
分类: 时事评论 |
杨光志
随着猪肉涨价消息的传报,“储备肉”一词开始铺天盖地,但很多民众一直不明白“储备肉”是咋回事。《齐鲁晚报》5月25日发表的《中央储备肉基地探秘》算是较早地向公众披露了“储备肉”的内幕。报道称:24日下午,记者探访了诸城得利斯工业园和位于莱芜市杨庄镇小埠头村西侧的“得利斯莱芜繁育有限公司”。作为“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场”,这里始终是肥猪满圈,有30万头生猪候命,随时可“开仓放肉”。
当储备肉没有加上“活体”、“活畜”之类定语之前,民众想当然以为这可能是什么肉干、肉冻之类的东西,于是就会有“难吃否?”、“变质否?”之类的疑问,以及因为其“应急”身份而探问“价格如何?”现在才知,原来,除了随时轮换肉质很新鲜的冻肉之外,还有活蹦乱跳的优质肥猪在那儿随时候命呢,而因为有国家财政补贴,其价格也不会有多高——媒体的追踪报道让民众释疑,而同时,各地类似报道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探秘”一词,又不由使人必生感慨,为什么是“秘”呢?这不由得会引发一阵自下而上的对民众知情权的追索,让我们不解的是,非关国家安全,非关科技发明,只与农户养殖、居民生活有关的“储备肉”,何以讳莫如深,成为“秘”的唯一答案就是:相关部门信息服务工作的不到位。
其实,国家储备肉于我们生活关联度很大,历年来大城市的节庆期间,就会有适量国家储备肉进入市场调剂供给不足,这样的调剂于市场震动不大,于是也就藏身幕后,到了这一次事关猪肉涨价,才引起民众广泛关注。国家储备肉一般来讲都会对平抑价格波动起到良好作用,合理地引导了市场对涨价的消化能力,且不会因涨价信息的刺激性造成误导诱发养猪狂潮,而避免最终伤农的结局。
这次因去年生猪收购价偏低使今年猪肉市场供应量下降,加上疫病导致养殖规模萎缩、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种种因素导致的猪肉涨价,说明诸如猪肉短缺之类的“菜篮子”工程完全不是小事,而是事关国民基础生存与社会稳定大局的大事件,如果全部交给市场这只手,还是有一定风险性。需要诸如商务部之类国家相关部门快速反应,适时调控,使价格涨落在良性范围而不恶性失控。
相信我们日渐理性的民众,实施日渐人性化的管理,就会带来日渐和谐的社会。相关消息的及时报道与后续跟进,吹来一阵政策层面的暖风,也给我们以后应对相关事件的处理措施提供了一个非常优异的范本,曝光相关内幕,让施政透明,让民众知情,天塌下来了吗?没有,反而使国家对市场调控的良苦用心与体恤关爱得到了民众认同,体现了我们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的可靠性,稳民心,抚民怨,促和谐,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