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此博文前先去溜了一圈看别人怎么说,无非两种意见。一是喜欢铁凝的人,看过铁凝小说散文的人,她的老乡,她的粉丝,她的同事,这些人欢呼,并寄予厚望,一些人哀叹,称铁凝当选不能服众,水平、声望不够。
这些议论我觉得都有些道理,在我看来,铁凝的当选,其实是综合因素一个平衡的结果,从政治上、人缘上、地域上、年龄上考虑的因素更多,
声望上,应该是王蒙更可能当选,但他还是个老顽童般不稳重,让我党不放心,在巴老最后一届主席任期,他是事实上的主席,从他的官位来讲,与作协主席同级别的文化部长他也当过,也算是做过一回领头羊了。
文学水准是个见仁见智的东东,这个从来不是上级要决定作协官员时要考虑的重点,举我身边的例子,我开始写作时,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我县文联主席是个一点也不懂文学的官,从宣传部调过来任职,在宣传部的别号是“布长”(指此人布置会场有一套),最好玩是他把写作爱好者送来的小说也好,散文也好,诗歌也好,统统称为“材料”……(不多举例了,我是实名上网,说多了不好,毕竟前文联主席也算个老好人。)
地域上,她与陈忠实是重头戏,河北陕西两省的文学旗帜,这一届上面选人,只会从这两省选,别的省份,文学群体不是很有气候。
文学日益边缘,铁凝当选这样的事,若是在上世纪80年代绝对是中国第一大新闻,可现在,它可能敌不过韩寒的一句B话,可能敌不过某艺人的一段诽闻,没有人来理睬文学,这是这个浮燥的中国当今的尴尬。
我是被铁凝感动过的人,她的《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以及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我熟悉之极,很干净的青春寓言。我觉得她当然不能称为大师,记得王朔曾拿《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来说过事,说是这样的文字给了他信心,于是把铁凝当作赶超目标操作起文学来,可见铁凝的水平不算高,也就是感动中学生的水平。但我不觉得作协主席一定要由大师来当,我看好铁凝的年轻,年轻就一定会比老朽有活力。她应当能有所作为。只是,她的当选,对于她的创作,不一定是幸事。
同样是王朔,他见到铁凝时,见“人堆里铁老师在活生生地笑左右逢源地说话”,这句好几年前说的话显示了王朔眼光之“毒”。我想,铁凝人缘好也将是她能够驾驭这帮从来都不驯服的作家们的“利器”。
这些议论我觉得都有些道理,在我看来,铁凝的当选,其实是综合因素一个平衡的结果,从政治上、人缘上、地域上、年龄上考虑的因素更多,
声望上,应该是王蒙更可能当选,但他还是个老顽童般不稳重,让我党不放心,在巴老最后一届主席任期,他是事实上的主席,从他的官位来讲,与作协主席同级别的文化部长他也当过,也算是做过一回领头羊了。
文学水准是个见仁见智的东东,这个从来不是上级要决定作协官员时要考虑的重点,举我身边的例子,我开始写作时,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我县文联主席是个一点也不懂文学的官,从宣传部调过来任职,在宣传部的别号是“布长”(指此人布置会场有一套),最好玩是他把写作爱好者送来的小说也好,散文也好,诗歌也好,统统称为“材料”……(不多举例了,我是实名上网,说多了不好,毕竟前文联主席也算个老好人。)
地域上,她与陈忠实是重头戏,河北陕西两省的文学旗帜,这一届上面选人,只会从这两省选,别的省份,文学群体不是很有气候。
文学日益边缘,铁凝当选这样的事,若是在上世纪80年代绝对是中国第一大新闻,可现在,它可能敌不过韩寒的一句B话,可能敌不过某艺人的一段诽闻,没有人来理睬文学,这是这个浮燥的中国当今的尴尬。
我是被铁凝感动过的人,她的《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以及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我熟悉之极,很干净的青春寓言。我觉得她当然不能称为大师,记得王朔曾拿《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来说过事,说是这样的文字给了他信心,于是把铁凝当作赶超目标操作起文学来,可见铁凝的水平不算高,也就是感动中学生的水平。但我不觉得作协主席一定要由大师来当,我看好铁凝的年轻,年轻就一定会比老朽有活力。她应当能有所作为。只是,她的当选,对于她的创作,不一定是幸事。
同样是王朔,他见到铁凝时,见“人堆里铁老师在活生生地笑左右逢源地说话”,这句好几年前说的话显示了王朔眼光之“毒”。我想,铁凝人缘好也将是她能够驾驭这帮从来都不驯服的作家们的“利器”。
前一篇:拿我儿子照片来“恶搞”一下
后一篇:我被人强奸了……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