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说 |
双 赢
杨光志
魏发富高中毕业回到了家乡,他很有几分怀才不遇,因为周围好多没文化的人要么搞种植养殖,要么搞运输,要么出山打工,甚至捡垃圾,反正都有了些钱,楼房也一幢一幢竖起来了。他又戴副眼镜,劳力不行,又嫌打工太累,常常成了别人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连找媳妇都成了问题。他心情极苦闷 ,发誓要露一手让乡亲们开开眼。
他哥哥魏发贵则是一个踏踏实实“闷声大发财”的人,和老婆春香辛辛苦苦种植大棚蔬菜,不几天就去县城卖菜,慢慢也积累了些钱。他们父母死得早,因此他当哥的觉得有责任帮助弟弟。发富回来了,他鼓励他独立创业,和春香打了商量,就把大棚菜园和新建瓦房给了他,让他有个发家致富的基础。他们则搬进祖传茅屋。凭借茅屋与村里小学相邻的地理优势,办了个小卖部,日子仍然过得滋滋润润,经营了几年,又在打算建砖房了。
发富得了便宜并不高兴,觉得发贵是阴倒起整他,他暗暗地说:你发贵占了热闹地盘搞经商,我这瓦房偏僻,就没有优势了吗?哼!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有各的招。他于是利用瓦房来开设赌场,收堂子钱。还别说,比他哥找的钱多得多。菜地也不去管租给别人种了。
发贵看在眼里,十分痛心,说了他几句。他却阴阳怪气说些伤伤话:什么眼红啊,什么狗拿耗子啊,发贵也就心灰意冷不去管他了。
可没多久发贵作为致富带头人被乡亲们选为村主任,这官虽小可得管事啊。去乡里开会得回来的精神就是要在农村搞“六个好”建设,搞星级文明户评比,这就不得不拿发富来开刀了。“发富,我给你送个毛毛信,你这赌场要是再开呢别怪哥不讲情面。我报派出所喊公安来罚死你,弄不好还要挨一铐子。”
发富被迫收摊。心头那个气啊。好,我又重打鼓另开张,我就不信我这高中毕业生比不过你这初中辍学回家的人。他全不顾哥哥当年辍学全是为了他能继续读书,这会儿,要用高科技脑壳和哥哥比拼起来了。
说干就干,发富的脑壳的确是转得快,没几日,就满嘴“信息”、“机遇”尽说些新名词。这天,他打听来一个信息:说是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要从这个村通过。“挖草,发财的机会到了!”他用他倒土不洋的塑料普通话在村子里大肆鼓噪。去县城转了一圈把公路征地红线打听清楚了,回来就邀约一些村民在那些被征的地上栽桩搭棚,种菜种草。想借此获得国家较高金额的补偿。还和前去制止的发贵说风凉话:“我是给群众谋利益,嘿嘿,致富路上领头雁!”
发贵晓得他是个榆木脑壳,就来了个釜底抽薪之法,去劝说那些乡亲:“高速公路修好了,我们进出方便了,大家伙又还人人有事做,户户有收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我们也都变成城里人了,这样的好事,我们咋个能不支持呢?”响鼓不用重锤,话语说到家了,村民也都想通了,转而积极支持施工队工作,搅局阻工的也就只有发富一个人了。
一个人闹起没个兴头,见不少村民购了货车加入了修路的队伍,一些婆婆客做点簸箕生意卖些吃的用的给修路的工人,都还找了不少钱。发富眼热了,但苦于没投本。施工队进场后用挖土机给村里修便道,给迁移户挖新的宅基地,也给发富辟了好大一块宅基地,可他建新房也没有钱,正急得猫抓。哥又上门来了:“老弟,看到了没?这人家好我们自家也好的事好安逸呀!我跟你嫂商量了,我们砖房暂时不修,借个万把块钱给你,你再想办法添点,去买个二手车给路上拉砂去,去找血汗钱,花起才安逸!”
“哥——”发富声音有点哽咽。
“哥哪样?我们两弟兄也要你好我好噻。”
“那叫双赢!你不学无术,新名词都不会讲!”发富心底要淌泪了嘴壳还硬得很。
“你行,你有文化,以后你给我们村民上科技课,把你的知识用到正路上。还有,也要考虑讲个媳妇得了。”
“要得要得!”发富连声答应。
有了发贵的大力支持,昔日那个蔫皮搭胯的发富不见了,变得精神焕发。年轻人有干劲,白天在工地上虽然累了,可他支持他哥的工作,要在村上大搞科技致富,搞精神文明建设,一到傍晚就把村里的大喇叭接上电。“现在开始广播。村规民约:全村老百姓要树立都市意识,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城市化的到来。第一条,不准再到村头撒尿;第二条,伢崽要穿封裆裤;第三条,不要讲‘挖草’要讲‘挖塞’;第四条,不要讲‘吃饭了没’要讲‘你好’;第五条……”这些话通过大喇叭喊出来,把不会说新名词的乡亲们唬得一愣一愣的。
一个貌美贤慧的妹妹崽也悄悄把“绣球”抛给了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