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汨罗江畔拜访屈子祠

(2009-09-10 06:35:08)
标签:

屈子祠

灵魂

教师节

屈原

汨罗江

教育

分类: 3.纪实摄影
汨罗江畔拜访屈子祠

汨罗江在湖南省东北部,全长253公里,是一条在地图上极易被人忽略的、遍寻不着的江。这样的一条小江尽管养在深闺,远离文化中心,但其实却承载着湖湘文化的印记。它有如此浓厚的文化气息,有缘于收留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它被世人所知,无法不得益于屈原,这位旷世奇才。
  

汨罗江畔拜访屈子祠

玉笥山是一座很小的山,高不过50 米,方圆也不过两里左右。山上长满
着茂盛的树林,四季青翠。山的正中央,耸立着屈子祠,它占地约七八亩,
祠的墙壁是用坚实的青砖砌成的,屋顶上盖的是金黄色的琉璃瓦。
    屈子祠是正屋三进,中、后进之间有过亭,前后、左右两侧有天井。天
井里各栽有两株百年以上的桂花树。前面天井的两株是金桂,开的是黄花;
后面天井的两株则是银桂,开的是白花。每到秋天,四株桂花树竟相飘香,
整个祠内芳香朴鼻。祠的建筑为砖木结构,庄严古朴,肃穆幽雅。在过道的
墙壁上,镶嵌着许多块石碑,镌刻着后人凭吊屈原的诗文词赋。

汨罗江畔拜访屈子祠
 
汨罗江畔拜访屈子祠
   
汨罗江畔拜访屈子祠

屈原,名平,约出生于公元前340年湖北秭归县乐平里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得楚怀王的赏识,年轻时即委以重任。其在位期间,鼎力改革,触及了贵族们的利益,遭到了排斥,被楚怀王疏远,并放逐江南,行吟泽畔,辗转而来到了汨罗江畔,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九年时光。人们为了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在汉代就修建了屈子祠来纪念他。现存屈子祠重建于清乾隆十九年,位于汨罗江边的玉笥山上。汨罗江畔拜访屈子祠

屈原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没有影响,那个时代的文献中也没有与他相关的记载。数年前有一位学者在研究《战国策·楚策一》时,意外地考证出一段文字中出现的“ 有人”即是屈原,以证明历史上确有屈原这个人存在。这个考证令人兴奋。但马上有学者指出,这恰好说明屈原在他那个时代的默默无闻,以至《战国策》只能用“ 有人”来称他。汨罗江畔拜访屈子祠

屈原在后世的盛名,得益于屈子祠这样的灵魂宣教场,由于这样灵魂教场的存在,屈原模糊的轮廓逐渐变成了清晰的细节,拔地而起的时空中,凸现 了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灵魂的高山。人们重塑屈原,内心圣明,想象奔驰,情感炽热,灵魂惊狂,生命跃出了世俗的地平线,上升到了凡俗生命难以仰望到的高度。重 塑工作,实际上是灵魂的重造工作。也就是用浪漫主义的天性做着文化的加法和减法。汨罗江畔拜访屈子祠像泥塑家那样,创造艺术。亏虚的地方补足,盈溢的地方减弱,根据事物的规 律涂描着色,总之,使它变得清高,变得有质感,让它具备一件伟大艺术品所应该具有的一切品质,以求最终符合社会公众的需求。所以“屈原”这两个字,与其说 是代表一个单一的人,不如说是两千多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反复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是一个民族道德思想的集成体。人们在膜拜他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膜拜 一个民族的神魂。
汨罗江畔拜访屈子祠

   鲍鹏山先生认为屈原影响中国历史,不在于他的思想也不在于他的事功,而是因为他的失败。“是个人对历史的失败,个性对社会的失败,理想对现实的失败。 ”(《屈原,无路可走》)屈原与孔、孟在社会底层挣扎不同,他的贵族血统和白璧般的心灵,决定他无法与世俗苟合,高贵的善性,在人间的倾轧中,被仇恨和嫉 妒的利剑搅得粉碎,灵魂的尊严无法阻挡庸俗社会的进攻。屈原的故事是阳春白雪的故事,他的痛苦是高层知识分子的痛苦,是上层知识分子的集体失意,其主题是 失宠于帝王,落魄于官场。

《众人皆醉我独醒》

汨罗江畔拜访屈子祠

屈原是这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代表,是他们用来抗拒堕落、战胜自我的一种话语武器,是梦中的一朵睡莲。一个民族需要无数成功的英 雄温暖大地,但更需要一个失败的英雄,抚慰人的灵魂。设若一个人能在一条河流中航行到永远,这个人一定是屈原,这条河无疑是汨罗江。“永远”与成功和失败 无关。无论是长沙的屈子祠,还是汨罗的屈子祠,都是人类灵魂的祭场,万物在一条河流边相聚,只有灵魂代表着生生不息的意志,汨罗江畔屈子祠内有一副对联 “ 哀郢失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路;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惟有滩声似旧时”,道出了事物的变与不变的关系。流水是变化的,而河流永恒。祠中还有一件屈原 的塑像,一副形容憔悴、忧郁难解的样子,仿佛有谁牵了他的手,就能向楚国的都城飞去。在长沙,我知道阳光很久以前曾照在祠堂的天井里,某一天黄昏阳光撤退 到岳麓山的森林中,将发饼一样的太阳举起来晃两晃就睡觉了,从此再没有醒来。接下来祠门落锁关闭,城中的灯光顺着湘江一路亮到汨罗江,全天下的孩子都在读 书,但他们并不读《离骚》,而是读外语。时代在夜晚静默,但时钟前进着。

汨罗江畔拜访屈子祠

汨罗江畔拜访屈子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重游张家界
后一篇:鹰的翅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