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藏为了什么?

标签:
梵音境界萨顶顶八哥哲蚌寺西藏情感 |
分类: 3.纪实摄影 |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失意彷徨的时候选择去西藏?
为什么摄影人多次去感悟民风之纯朴、咏叹西藏的自然之神圣?

八哥曾4次进藏,他的感悟是体验那种境界。。。。
我们平时所尊崇的学识和修养,其实仅仅是知识而并非境界;至于豪爽与洒脱,那也只是性格同样并非境界;在西藏,有一
种极高的境界,她并非飘逸在莫测高深的庙宇之颠,只存在于平凡的身躯和目光中。这种境界用镜头表现会略显苍白,用文字表达则流于粗俗,她只能静静去看、去
听、去感受......。
雪山,西藏的象征,虽到处可见,但因为雪线很高,只能遥望却永远都触摸不到,她因此而纯洁;梵音,藏区的灵魂,虽时
时听到,但因为参悟不透,只能凭感觉去揣摩,她因此而神秘。然而在西藏的时间久了,自然而然便产生了麻木,对美的东西麻木或许是人的天性,就如同我们已司
空见惯的对弱者的麻木、对世俗的麻木以及对丑恶的麻木一样。
离开西藏,坠入城市的凡尘,在潮湿闷热的空气里,身体虽可以尽情地享用氧气,心灵却迟迟不能平静地回归。每当这个时候,总会回想起自己从珠峰大本营出发,勉强爬到5575米时喘息不止的情景:
那一刻,天很冷,呼吸很急促,身体也极为疲惫,但心境却是处在了最平静的时刻。
那一刻,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觉间会试图融入这雪山的灵脉之中:走了这么久,到底改变了多少?
还是那一刻,曾听见了一丝梵音自远方飘来,在雪山间萦绕。背靠着远古的岩石,闭上眼睛,好象从此再没有看不开的事情,再没有想不通的道理。
一首诗说: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桶,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这一天我又梦见雪山,不为欣赏,只为聆听那缠绕其中的梵音......
时间可以让我淡忘在西藏的感觉,却永远不会让我忘记,这就是淡忘和忘记的区别:心灵上刻下的东西永远不会忘记,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去慢慢品读它的内涵。
赏着八哥收获的大片,空气中流淌哲梵音空灵般声音,那一刻我被触动了,触景生情,深的无法忘记,从此在我喜欢的歌手中多了萨顶顶、杨晓琳。。。。。音乐把我带到那个境界。
最后的天堂稻城亚丁之行,我感受了高反的磨难,但坚定了我一步步走向拉萨、走向珠峰大平台的信念。

第一次进藏,我要好好的作功课,8360的前车之鉴是必修课,小林兄安排拉萨"一刀"作保障接应,
“头痛散”“红景天”“肌疳片"必不可少,HASSELBLAD-XPAN+20反转+5d+16-35/2。8+无敌兔+70-200/2。8+85/1。2
摆出最重最强的阵容 准备 在拉萨慢慢的爬行,小岳推荐我不可错过去八角街玛吉亚酒馆去喝上几杯,感受达赖幽会情人的味道~~ 王江嘱咐我
泡在哲蚌寺和大昭寺去养心~~~
不要期待我会拍回什么大片,因为西藏之美,已不乏大家之作,我已不在奢望,只为去体验西藏那亲历的感受和过程,只想潜移默化地感受、不知不觉去吸纳,那是一种用眼睛取景,用心灵感光的境界。
我的世界是个安逸美丽的世界。我信奉磐石、流水、空气、泥土、人、以及人的未来、人的命运。没有一座悬崖、一湍激流、一座山峰、一片峭壁不蕴涵着圣洁的神性光辉和无穷的诗意。让我在记录的状态下完成创作,从失败的煎熬到收获的喜悦,经历自我否定、自我认知、自我蜕变、自我升华的情感打磨和思想积淀。摄影激发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我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投身到这个快乐的活动中来~~
让我们象蚂蚁样一样的工作,象蝴蝶一样的生活~~~
让我们的生活艺术化,
让我们的艺术生活化~~
我会把西藏的蓝天、白云、虔诚、平静分享给朋友们.......
愿天道酬勤赐予我-------------光与影的邂逅.
去西藏只为那命中的积缘.
为什么摄影人多次去感悟民风之纯朴、咏叹西藏的自然之神圣?

那一刻,天很冷,呼吸很急促,身体也极为疲惫,但心境却是处在了最平静的时刻。
那一刻,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觉间会试图融入这雪山的灵脉之中:走了这么久,到底改变了多少?
还是那一刻,曾听见了一丝梵音自远方飘来,在雪山间萦绕。背靠着远古的岩石,闭上眼睛,好象从此再没有看不开的事情,再没有想不通的道理。
一首诗说: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桶,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这一天我又梦见雪山,不为欣赏,只为聆听那缠绕其中的梵音......
最后的天堂稻城亚丁之行,我感受了高反的磨难,但坚定了我一步步走向拉萨、走向珠峰大平台的信念。

第一次进藏,我要好好的作功课,8360的前车之鉴是必修课,小林兄安排拉萨"一刀"作保障接应,
“头痛散”“红景天”“肌疳片"必不可少,HASSELBLAD-XPAN+20反转+5d+16-35/2。8+无敌兔+70-200/2。8+85/1。2
不要期待我会拍回什么大片,因为西藏之美,已不乏大家之作,我已不在奢望,只为去体验西藏那亲历的感受和过程,只想潜移默化地感受、不知不觉去吸纳,那是一种用眼睛取景,用心灵感光的境界。
前一篇:12年后 重游三峡
后一篇:寻梦西藏---玩转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