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哈尔滨日报 出版日期:2008-12-14 版面号:8

标签:
哈尔滨日报稻城亚丁香巴拉草甸贾大雷旅游 |
分类: 3.纪实摄影 |
余彬提到让他兴奋的稻城亚丁之旅时,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当他翻过一座座雪山看到亚丁时,他觉得自己来到了天堂的门口。当然我们不知道天堂的样子,可我们已经习惯了把那些令人忘乎所以的美景称之为天堂。那是份若即若离、亦真亦幻的暧昧感觉,有一种渴望被其吞噬或干脆消融其中的欲望。天堂的门口又是什么样子呢?可以是一座门,一扇窗,当然也可以是张照片,因为透过它们就看到天堂了。
有人说稻城是“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这句话至少传达了两个意思:其一,稻城是至纯至美的;其二,稻城为世人所知的时间很短。仅仅是在七十多年前,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1931年的《美国地理》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第一次展示了稻城惊世骇俗的风光以及这里的部落民族的生活习性。1928年,洛克先生徒步从与云南泸沽湖交界的四川木里进入稻城亚丁,他拍摄的当地央迈勇等雪山的照片以及对一路所见的亚丁景区美景的纪实性描述,都刊登在当时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上,引起西方一片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这也为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创作《失落的地平线》一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该小说描绘中的“香格里拉”就定位于川西南、滇西北、藏东南的接合部。
“香格里拉”这一概念源于藏传佛教经典,藏语称之“香巴拉”,意思是“怀抱在幸福之源的地方”。而稻城亚丁也素有“最后的香格里拉”之称。据六世班禅撰写的《香巴拉王国指南》描述,香巴拉王国隐藏在青藏高原雪山深处某个隐秘的地方,她四面雪山环抱,是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矿以及纯净空气的荟萃之地,当然也是美好、明朗、安然、闲逸、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在那里没有贫穷,没有困苦,没有疾病,没有仇恨,没有死亡,也没有世间的尔虞我诈和阿谀奉承,是佛经中的“香格里拉”,是虚无缥缈的人间天堂。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成都生物研究所曾多次到稻城进行植物资源和植物生态调查,并报告四川省政府,建议建立自然保护区。1986年,亚丁在四川农业区划中,被正式列入四川省自然保护规划。由于云南的旅游业比四川发达,香格里拉在云南中甸就像域名被抢注一样,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好在为进一步加强区域性经济合作,川滇藏将充分利用上苍所赐予的自然资源,联合开发“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共推“香格里拉”品牌。可以说稻城亚丁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香格里拉”的一部分。
对于摄影人来说,稻城尤其可称之为天堂。风格鲜明的藏民住宅,雕镂形状,全用石块砌成,古朴而庄严;草甸上有成群的羊群,美丽的牧羊姑娘总会向你挥手笑,蓝天下秋色染黄的森林……但稻城最吸引我的还是雪山,三座终年积雪的雪山分别是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它们就像三个勇士终年守护着这里的宁静,挡住了寒风与日晒,也挡住了喧嚣和庸扰。山顶的终年不化的白雪是超越时间的苍老,用不可质疑的态度折射着人类的渺小与时光的无奈,能在雪山下向其行注目礼是人类与自然最高规格的对话。如果有天堂,那请一定在天堂里矗立一座雪山。
贾大雷/文
余彬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