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至初秋·虞山三峰·龙潭的影以及龙殿山庄的传说】


标签:
2010082820101006二人转虞山三峰龙潭龙殿山庄视觉/图片视觉图片 |
分类: 路上时光 |
【1】
那个傍晚,在虞山的维摩喝完茶后,我们自身处的这个山头赶赴另一个山头——往虞山北部的龙潭龙殿而去。
相比于维摩的喧闹,龙潭这边安静的出奇,初秋的风从浓密的树林中穿过,带来阵阵微凉的气息。
龙潭,记不得已经去过多少次了。只是记得,每一次去到那里,呈现在眼前的这汪龙潭水总是那么的清澈见底。
偶尔,兴致所然,我们会在龙潭玩赏逗留一番后沿着山麓拾级而上。
那里,离龙潭不远处的山上,有一座叫作龙殿山庄的寺庙,一方小小的寂寞的寺庙。
我想,龙潭,龙殿,这两者之间应该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吧。但这也仅仅只是我意念中的主观认知而已。
究竟其中真正的关联,我却知之甚少。
查资料的时候发现有关于龙殿,竟然有好几个版本的传说,每一个传说都是那么的凄婉美丽,这里拷贝其中的一个:
传说,常熟城北的虞山三峰龙殿是白龙墩李家虞氏所生的小白蛇栖身之地。
从前,李家公子娶了虞氏,十月怀胎后生下了一条小白蛇,公公一怒之下把它倒在大河里。但每当虞氏到河边淘米洗衣时,小白蛇都要游过来吃奶,时间长了小白蛇长成了一条白龙,但虞氏却遭到了公婆的毒骂和邻居的鄙视,一气之下,虞氏带了菜刀想砍死小白龙,只因是自己所生,不忍下手,狠狠心砍掉了尾巴,小白龙痛的就地翻滚,一会儿便成了一座小山墩(就是现在的龙殿墩),当小白龙醒后,发现母亲已被埋在墩内,伤心欲绝,便腾空一跃向东飞去,在梅李到支塘河里,一游一回头,形成了七十二个瞟娘湾。每年清明孝子秃尾龙都要去龙殿墩祭母,刹时细
现在常熟城北的虞山三峰龙殿就建在当年的白龙墩。
照片分两次拍摄而成,一次是在8月底(夏末),一次在10月初(初秋)。这里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了如下这完整的一辑。
常有影楼在这里进行婚纱外景拍摄之地。那个傍晚,我们到达那里的时候,刚好有新人在龙潭边进行外景拍摄。影楼的工作人员正在燃放烟雾弹。一时间,袅袅烟雾弥漫在我们周围的时候,还真是有恍若置身于仙境的感觉【2】
在那里遇到了一位正在写生的先前有过一面之缘的坛友。我眼拙,不认人,要不是他招呼我,我还真是记不起他来了。【4】
从这里拾阶而上,不远处就是龙殿山庄。龙殿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一九九五年重新修缮。【11】
绿林掩映中的龙殿山庄,传说中小白龙的栖身之地,院门朝北而开。可能龙殿山庄的存在正是依附于那几个凄婉美丽的传说吧,否则庙宇建在这样的荒僻之地,规模又是小之又小,恐怕早已被世人所遗忘了。【12】
这实在是一方寂寞的小庙,没有和尚,香火也比较冷清。【13】
看管寺庙的老伯以很舒服的姿态平躺在竹榻上,听说我们有年票,也懒得检查是否属实,手一挥说,进去吧。【14】
老伯脚边的小狗趴在门槛上,眼神巴巴的看着我们,不咬不吠,乖张得很。想来待在这里也是枯寂惯了,突然看到有人靠近,一时感觉亲热的不行,只是呐呐的不会表达而已。【15】
寺庙内,古银杏旁的玲珑小石桥。【16】
石桥旁的千年古银杏,自古银杏树似乎总是与寺庙以及道观结缘而生的。【17】
饱受千年沧桑的老树即使根基几乎已被香火熏毁,但树冠却依然的碧绿清脆。【18】
银杏树的树冠几乎覆盖半个龙殿山庄,我已经很难把它完整的收纳于我的镜头之中。【19】
【20】
被烟熏毁的树根基部【21】
古银杏前龙母庙【22】
【23】
【24】
【25】
黛瓦,蛛网。【26】
寺庙里老伯采摘的灵芝【27】
东面的庙门【28】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