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
(2010-09-13 11:50:39)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专业理论 |
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材料力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0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等截面直杆受力P作用发生拉伸变形。已知横截面面积为A,则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45°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别为(
A.P/A,P/(2A)
B.P/A,P/(21/2A)
C.P/(2A),P/(2A)
D.P/A,21/2P/A
2.图示试件A和销钉B的直径都为d,则两者中最大切应力(
A.4bP/(aπd2)
B.4(a+b)P/(aπd2)
C.4(a+b)P/(bπd2)
D.4aP/(bπd2)
3.矩形截面梁当横截面的高度增加一倍,宽度减小一半时,从正应力强度条件考虑,该梁的承载能力将(
A.不变
C.减小一半
4.两根梁尺寸、受力和支承情况完全相同,但材料不同,弹性模量分别为E1和E2且E1=7E2,则两根梁的挠度之比w1/w2为(
A.1/14
C.1/7
5.若图示梁B端的转角θB=0,则力偶矩m等于(
A.Pl
C.Pl/4
6.在图示四种应力状态中,关于应力圆具有相同圆心位置和相同半径者为(
A.(a)与(d)
C.(a)与(d)及(c)与(b)
7.如图所示直杆,其材料相同,截面和长度相同,支承方式不同,在轴向压力作用下,各杆柔度的关系为(
A. b最大、 d最小
B. a最大、 c最小
C. b最大、 c最小
D. a最大、 b最小
8.图示静不定结构中,梁AB为刚性。设Δl1和Δl2分别表示杆1的伸长和杆2的缩短,两斜杆间的变形协调条件为(
A.Δl1sinα=2Δl2sinβ
B.Δl1cosα=2Δl2cosβ
C.Δl1cosβ=2Δl2cosα
D.Δl1sinβ=2Δl2sinα
9.伸长率(延伸率)公式δ=(l1-l)/l×100%中l1指的是什么?(
A.断裂时试件的长度
C.断裂时试验段的长度
10.三个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G=E/[2(1+υ)]适用于(
A.任何材料在任何变形阶段
B.各向同性材料在任何变形阶段
C.各向同性材料应力在比例极限范围内
D.任何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认为固体在其整个几何空间内无间隙地充满了物质,这样的假设称为________。认为固体内任意一点的力学性能能代表整个固体的力学性能,这样的假设称为________。
2.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依次表现为弹性阶段,________阶段,强化阶段和________阶段这四个阶段。
3.一直径为d的钢柱置于厚度为t的钢板上,承受压力P作用,钢板的剪切面面积为________,挤压面面积为________。
4.剪切虎克定律可表示为________,该定律的应用条件是________。
5.若简支梁上的均布载荷用静力等效的集中力来代替,则梁的支反力值将与原受载梁的支反力值________,而梁的最大弯矩值将________原受载梁的最大弯矩值。
6.有一直径为d的钢丝,绕在直径为D的圆筒上,钢丝仍处于弹性范围。此时钢丝的最大弯曲正应力σmax=________;为了减小弯曲应力,应________钢丝的直径。
7.某点的应力状态如图示,则主应力为:σ1=________;σ2=________。
8.某点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υ,则该点沿x和α=45°方向的线应变分别为εx=________,ε45°=________。
9.两根细长压杆,截面大小相等,形状一为正方形,另一为圆形,其它条件均相同,则截面为________形的柔度大,为________形的临界力大。
10.图示①、②两杆材料和长度都相同,但A1>A2。若两杆温度都下降Δt℃,则两杆轴力之间的关系是FN1________FN2,应力之间的关系是σ1________σ2。(填入<,=,>)
三、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作梁的剪力和弯矩图。
2.试分析图示梁的边界(支承)条件和连续条件。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图示托架,AC是圆钢杆,许用应力[σ]=160MPa;BC是方木杆,许用压应力[σ]c=4MPa;P=60kN。试选定钢杆直径d及木杆方截面边长b。
2.已知作用在变截面钢轴上的外力偶矩m1=1.8kN·m,m2=1.2kN·m。试求最大剪应力和两端面间相对扭转角。材料的G=80MPa。
3.图示箱式截面悬臂梁承受均布载荷。试求:(1)I-I截面A、B两点处的正应力;(2)该梁的最大正应力。
4.求图示单元体的主应力大小及方向,并在单元体上标出主平面的位置。
5.图示拐轴受铅垂载荷P作用。试按第三强度理论确定轴AB的直径d。已知:P=20kN,[σ]=160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