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事业梦想棋友围棋棋圣聂卫平中国体育 |
分类: 围棋 |
聂卫平棋圣
晴空和聂卫平有一次近距离的接触,那是几年前北京电视台《较量》节目组邀请聂卫平进行一次专访,晴空从一个朋友那里得到了消息,直接赶赴了节目的采访现场。记得当时的演播室是在一个仓库里面,里面搭起了布景,两边是观众。晴空当时去晚了,只好在摄影师的边上站着看完了录制全程。那次节目里,聂卫平回忆了他从小到大的很多往事。晴空印象中很深刻的是他在黑龙江劳动的时候,曾经偷跑出来找人下棋的经历。确实,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仍然痴迷于围棋的人,后来能取得擂台赛上的成就决非偶然。
从历史的角度看聂卫平的战绩,晴空觉得似乎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以1995年东洋证券杯决赛为分界线。在前一个阶段里面,聂卫平达到的最高顶点是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的11连胜,以及帮助中国队取得的三连冠。当年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的胜利和女排的五连冠都被视为体育的骄傲,在那个年代里面确实极大的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这是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所很难理解的事情。在这个阶段的后期,聂卫平从1989年应氏杯开始,到1995年第五届东洋证券杯为止,曾经获得了三个世界亚军。但这也是第一个阶段中的几个小高潮而已。第二个阶段中,由于自然规律,聂卫平已经从第一线中快速倒退。从晴空可以查到的最早的等级分资料上看,1998年3月31日公布的等级分中聂卫平已经倒退到了第10名,和当初等级分制度刚实行的时候聂马排名第一比较,已经能显示出当时的聂卫平已经基本脱离开当时顶尖棋手的行列,只能在第二梯队中挣扎。后期的聂卫平虽然偶然参加棋战,但更多的精力已经放到了经营“聂道场”和一些商务活动上来,在比赛中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战绩。比起日韩的老棋手来,聂卫平已经是一线中国棋手中年龄最大者。在比他小的多的曹大元、刘小光等都早已淡出一线的中国围棋界来,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奇迹。这个现象对于中国围棋来说意味什么,晴空不想妄评,如果有机会另文专述。
作为一个名人,聂卫平的大嘴是另外一个令人津津乐道或者说是令人诟病的地方。聂君嗜球,曾经当过世界杯的特约评论员,他最近的一句:“中国足球要进步,请我当主教练还差不多。”,不知作为中国国足主教练的福拉多先生听起来是否比让他去教围棋还要滑稽一些。作为体育界的长者,聂卫平曾经在2007年劳伦斯体育奖的现场质问为什么要请李宇春。对聂卫平的采访永远可以得到惊世之语,2005年北京青年报上一篇《我站在高山峻岭之上》曾经把聂卫平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随后聂卫平曾经在多种场合表示“如果不是出昏招,他们肯定下不过我”之类可爱又可笑的论调。应该说这种直言无忌的的性格正是聂卫平的身份和经历所造成的直接结果,这份直率在当今这个社会中已经是极其罕见的现象。
和棋艺上的超一流相比,如果对聂卫平的家庭方面也能评定一个段位的话,晴空觉得打九级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也许棋手强烈的自我意识容易造成棋手家庭的不稳定,不管如何,聂氏的三次婚姻已经给了体育记者和娱乐记者很多猛料。加上其长子孔令文和日本前棋圣小林觉女儿的婚姻,更是让这位棋圣目前生活方面的新闻要远远多于其比赛上的新闻。从一个体育明星逐渐转变成为一个娱乐明星,这对于聂卫平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从一个棋友的角度看,聂卫平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在擂台赛上的壮举曾经让数百万人了解围棋,成为围棋爱好者;但他同样会不顾影响,给中国围棋最大的赛事围甲的参赛资格上制造麻烦;他痴迷围棋,但却并不把围棋作为其唯一的事业(其分心于桥牌的做法曾经被吴清源大师指摘);他感情热烈,但却无法做到感情专一;他曾经追求棋艺的高峰,但却用“高山峻岭”和“昏招”等借口来逃避棋艺下滑的状态。或许,这种矛盾体才是聂棋圣的真实所在。
晴空认为,聂卫平的“棋圣”称号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而且只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至于这个烙印在个人心中的深浅,那就只有个人才能感受到了。
谨以此文纪念聂卫平获得棋圣称号二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