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日本围棋的衰退

(2008-03-17 12:42:31)
分类: 围棋
前天结束的春兰杯首轮比赛后,日本代表团就只剩下本因坊高尾绅路九段,而小林觉九段、依田纪基九段、河野临九段、今村俊也九段等这些在日本棋界呼风唤雨的豪强纷纷倒下。日本围棋仍然扮演者在国际大赛中陪太子读书的尴尬角色。
 
曾几何时,日本的“六超”大名如雷贯耳。聂卫平擂台赛如履薄冰的战胜日本超一流后青史留名,马晓春在中日名人战中连战小林光一并最后战而胜之,这时候中国棋界对日本棋手需要仰视才见。然而随着韩国异军突起,中国仍然在紧紧追赶,而当年的霸主日本却仅剩争夺国内头衔的乐趣,国际大赛决赛罕见日本棋手身影,甚至有数次日本棋手被摒弃在八强之外。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使日本围棋如此快的衰退呢?晴空试着总结一下:
 
一、日本国内比赛环境优越,棋手对国际大赛关注度不高。
日本国内大赛众多,其中棋圣、名人、本因坊大三冠每项的奖金均可和世界冠军奖金相媲美。此外,相对完善的循环圈体制也让中坚棋手得以享受舒服的环境。以日本名人战循环圈为例:每个获得进入循环圈的棋手需要赛八局,每局的对局费为胜者87万日元,败者66万日元,这样即使八战全败,也有超过500万日元的进帐。而日本一般普通白领的年收入大约为400万左右。这样就是说,一旦能进入大三冠任何一个的循环圈,即使全败也可以舒舒服服的获得一个白领的收入,所以这样的循环圈有金交椅之称。日本棋手近年对三星杯和LG杯的预选赛热度不高,当然很重要的原因也是预选赛的对局费相对日本棋手来说过低,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有很大的关系。
 
二、日本棋手年龄结构老化。
虽然日本棋手可以一生安心于棋道,不会有太多中韩棋手到一定年龄后因为棋力减退而面临的转行威胁。但在讲究论资排辈的日本,这样的后果是限制了年轻棋手的积极性,造成日本新生代力量不足。六超以后,除张栩外尚未可见年轻的接班人出现。这是日本围棋的悲哀。
 
三、群众基础薄弱,围棋渐渐成为一种曲高和寡的运动。
尽管有梅泽由香里这样的棋手靠《棋魂》等推动围棋在日本的普及,但不可否认的是围棋在日本的群众基础越来越薄弱。
记得晴空当年考察过东京附近的几个棋馆,基本的人群均为白发老人,年轻人极其罕见。此外,体育用品商店也找不到围棋器具出售。这似乎都预示着围棋在日本同样已经老去。
 
日本围棋的衰退,既有外因、也有内因。但总是能给中国围棋一些启示。希望日本围棋的这些覆辙永远不要在中国发生。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