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竞技围棋新锐 |
分类: 围棋 |
石先生昨天发表了一篇《有点胜之不武,围棋新锐赛中国不该上孔杰》的文章,晴空在文章的留言里面表达了不同的意见,现在把晴空的理由再做一个比较详细的阐述,供大家参考。
根据资料,国际新锐对抗赛前身为1997年发起的中、韩新锐对抗赛,主要成员为中国北京大宝队与韩国许壮会道场。2000年在日本加盟后,更名为国际新锐对抗赛。中国台北于2004年第五届起,加入战局。
我们可以查到前几年的该赛事资料。2006年该比赛在北京大宝饭店举行,名字为“大宝杯”,中方参赛选手为:谢赫、孔杰、朴文尧、陈耀烨、周睿羊、李哲、古灵益、蓝天。2005年该赛事的中方参赛选手为:孔杰、刘星、胡耀宇、彭荃、王尧、汪洋、李哲、古灵益。2004年中国台北刚加入的时候,中国队名单为:彭荃、刘星、牛雨田、李康、陈耀烨、古灵益、薛磊、腾程。再往前的2003年,中国参赛棋手为:古力、孔杰、胡耀宇、彭荃、邱峻、谢赫、李哲和陈耀烨。
从上面的名单和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孔杰除2004年没有参加外,参加了其余所有的对抗赛,而陈耀烨除2005年外,也同样参加了其余的比赛。再考虑到2005年参赛的汪洋也是北京大宝队的队员,可以说由于历史原因这个比赛对北京大宝队的队员是有特别照顾的。毕竟和其他三地的年轻新锐进行三盘对抗,对于一些二线的年轻棋手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回到今年的这次比赛。孔杰其实参赛是很亏的,一来他已经是国内等级分第一,而对手都是新锐棋手,普遍段位不高,按照国际比赛国际棋手的等级分来看,如果他有一盘失手,那么等级分损失是很厉害的(因为按照当时的等级分计算制度,非中国棋院棋手等级分计算是按照段位制定,现在是否有变化晴空不是很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比赛中出场的棋手相应的实力肯定是在其参考等级分以上的)。另外从中国队的年龄构成上看,只有孔杰一人为82年出生,其余均为1990年前后。纵比其他队的选手年龄,还有中国台北的张凯馨为27岁,林至涵26岁,日本的望月研一24岁等和孔杰年龄相当和超过的选手存在,因此孔杰参赛于情于理都是很正常的。
另外,石先生所说的胜之不武不知做何解释?围棋本来就是竞技体育,取胜是棋手和队伍的根本目的。难道只能允许韩国人用种种不见光的手段去维护他们的成绩,不允许中国人用完全正当的人选去取得胜利么?当年2003年这个比赛中国新锐尽出,古力、孔杰、胡耀宇、彭荃、邱峻、谢赫、李哲和陈耀烨是当时中国能出手的最强阵容,但最后仍然以3比5不敌韩国,屈居亚军,是否那次韩国也是胜之不武呢?恐怕韩国人绝对不会这么想吧?围棋本来就是以胜负来说话的。既然根本不存在不合适的地方?何来胜之不武?
最后,我还是希望石先生的文章能够更翔实和客观一些,既然写了这么多围棋方面的文章,就请对围棋圈子里面的情况多了解一些,以一个内行人的角度去发表评论,不要总是带一些个人的主观因素和很明显的偏见入文。
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99982001000dd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