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鲁迅先生的《死》

(2015-06-11 19:16:57)
标签:

读鲁迅

《死》

分类: 评论

    我的床头放着鲁迅先生的散文集,经常翻看,其中的一篇《死》,读过N次。

    鲁迅先生辞世前一个月写成此文,其时,他己病入膏肓,很是痛苦。据许广平回忆,那段时间,先生夜夜无法入睡,咳嗽不止,病情反复。先生晓得自己大去之期不远,才写了这篇《死》。先生谈“死”,谈得轻松幽默,此作不同于先生的其他杂文——要浅白、上口、通俗得多。最有意思的还是大先生的那段遗嘱——用陈丹青评价先生的话说,就是“好玩”。文字不多,抄录如下——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我有点纳闷,先生说“不收任何人的一文钱”,接着又说,“但老朋友的除外”,这让我想起那句广告,“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有语言学家批评此广告前后矛盾,有语病。照此说法,先生此言也是“不通”的,不过,大先生是个顽皮的人——他的文章,常是不按套路来写的。比如著名的那一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我想,当年的先生大概都没想到,他的这句话会惹得后辈的文人学者大发感叹——拔高到语言学的高度,极尽褒奖。我却以为那些文人学者是故弄玄虚,是吊书袋。其实,没那么玄乎,不过是先生行文时习惯性的顽皮而己——先生的著作里有很多这样“不规矩”的话。

    接下来,看其他几条,先生真是诙谐得很。他的一句“赶快收殓,埋掉,拉倒。”让我忍俊不禁,甚或觉得有一种快感。文如其人,先生是也。先生的勇猛与智慧,深沉与刻薄,乃至于他的“心胸狭窄”,为世人所知,然而先生的谦虚与冷静,也同样浸渍于他的文字间——既然作了中国文场的斗士,文敌必然多矣,而人死如灯灭——死了就死了,埋掉罢,免得一些正人君子之流,对着自己的尸骨放冷箭。先生接着来一句“拉倒”——近乎是在搞笑,这话固然不同于他平常的顽皮,但还是鲁迅式的好玩。天底下,还有哪位文豪这样写遗嘱的?本来,死了就收殓,是正常,却要“赶快”,即算以他的身份,他的处境,他的思想,他的骨气,他的爱憎,这“赶快”也在情理中,但来一句“拉倒”,就分明透着先生的一股子脾气了,叫像廖某这样的读者,立马联想到先生那张著名的横眉冷对的脸。

至于先生对许夫人的交代:“忘记我,管自己生活“。一如先生惯常的文字,质朴而不肯有多余的一字,只是在此处——死前写给自己老婆,还依然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即便是先生在他的《两地书》,及凡涉许广平和海婴的文字里看不到一句缠绵的情话。然而,先生说过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先生情感的泄漏就在后一句——“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这使我想到先生与许女士恋爱时写的那么多的“情书”,每一封,开首一句总是“广平兄”。他大先生的爱情似乎就是这样倒立着。即便是在自己将要死的时刻,也无半点“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东西。

是的,就是在那一刻,先生的文字依然如此从容与幽默。当然,先生在《死》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没忘表明自己对怨敌的态度,先生说:“我也一个都不宽恕。”仅此一句,这《死》就不单单只是一种从容与幽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面疮
后一篇:书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