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歌剧魅影》电影和舞台剧的比较

(2011-09-14 09:30:26)
标签:

文化

  看了《歌剧魅影》,朋友希望我比较一下电影和舞台剧的观感。

  就歌唱和震撼力而言,舞台剧比电影出色。电影里Phantom的歌声不是不动听,而是不太符合剧情。依照剧情,魅影的声音有如天使,优美得令人迷醉,所以每当女主角听到这歌声,就如同着魔一般。但电影里Gerard Butler的声音虽有磁性和男子气,但rough,颇有摇滚意味,不是我们想象中天使那一类的声音,因天使的声音多少应有些空灵、超凡,不能有太重的人间烟火气。舞台剧中扮演魅影的Hugh Panaro的声音是有说服力的,细腻、优美,当他呼喊女主角的名字时,你觉得这就像天使的声音,女主角无论如何是要响应这召唤的。最早在音乐剧中扮演魅影的英国演员Michael Crawford唱得也极好,Panaro的声音美在清越、动情,而Crawford的声音美在深沉、内敛、自然。

  舞台上的造型可能会让很多对魅影心存幻想的妹妹们受惊吓,因这造型极丑陋。但这就是剧作的立足点:魅影丑陋得令人恐惧,所以他会被关进笼子作为魔鬼的形象来展览,所以他才要戴上面具,躲藏在歌剧院地下的洞穴般的住处,过着只有黑夜的生活,创作他的属于黑暗的音乐。电影是更流行的文化,做了“润色”,Butler在电影中的造型似乎是毁了三分之一容的俊男造型,他露出来的那大半张脸多英俊!他的油亮乌发、精致帅气的装束(紧身燕尾服、漂亮马甲、皮手套)能使女性产生更多好感和同情。

  舞台剧中,魅影露出的半张脸也是丑陋的,掩盖起来的那半面更丑陋。他因不见光而肤色惨白(电影里则是古铜肤色),嘴巴歪斜,头发稀疏,不红不黄。舞台剧中的形象无疑更贴合剧情,因魅影就是这么个形象:具有惊人的才华、天使的歌声,却因魔鬼般丑陋的外表遭受折磨,像幽灵一样生活在正常社会之外,更因他的外表而无法得到他梦寐以求、一直忠诚守护的爱。悲剧、冲突因此产生了。这个形象的成功之处还在于,魅影的形象绝不是平面的,而是多面的。就才情和外表说,他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就性格行为来说,他也是。他有外表之外的evil,因他遭受的折磨、遗弃,他心里有很阴暗、暴力的东西,所爱被人夺走,他因复仇的愤怒而轻易杀人。但你深知,是什么东西造成了他心里的阴暗,是什么剥脱了他爱的权利,当你想到这些,依然会同情他,但这不同于对一个遭遇悲惨的老好人的同情,这里面有更复杂的思考和人性。

  至于音乐本身,在Andrew Lloyd Webber的音乐剧之中,我认为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不仅有最好的剧情,也有最好的音乐。即使当日演出单上有Cats和Evita,我依然会选《歌剧魅影》。至于其音乐为何如此缠绵悱恻、哀感顽艳,我觉得多少和当时作曲家自己在恋爱有关。
 音乐和文学感染力的区别在于,音乐可以不经过逻辑思考和感性联想而直接击中听者。你听到那曲调、那声音,即便你看不到台上那人的表情,不明白他在唱什么,即使你还不能清晰勾勒出头脑中联想的画面,曲调和音色中的那种美、那种哀伤就已穿透了你的肺腑,带出说不清楚的满腹情绪甚至泪水。这是音乐的魔力,它根本不需要说服你的思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