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人生》序
(2022-10-05 17:35:16)序
欧文礼
2004年璧山县作家协会成立,我便和宗伦兄熟络起来。他以宣传部副部长身份兼作协主席,我添列在副主席的名单中。当然,这之前,知道他担任过党校常务副校长职务。作协是一个社会团体,每年会开展一些活动,那时候就感觉,宗伦兄说话做事有板有眼,性情耿介爽直。这之后,在他的带领下,璧山的文学事业蒸蒸日上,文学活动丰富多彩,文学创作硕果累累,一批璧山的作家诗人开始走出璧山,走出重庆,走向全国。我以为,他还有一个最大的成绩,就是办起了《璧山文艺》杂志,给作协会员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作品发表的平台,为璧山文学的繁荣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人生何处不相逢。2009年,我调任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和宗伦兄成了同事。朝夕相处一年半的时间,对他的了解深入了许多。这个时候,他虽然退居二线,职务退了,但工作没有退。他兼任文联主席和作协主席,十多个文艺协会的工作,够他忙的。他是宣传部的老领导,我是新兵,但他从来没有甩牌子,经常帮我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就算帮助他管理的文联各协会争取资金,也十分理解我的难处,从来没有过分要求。从这一点看,他的大局观十分强。这期间,他主编了《璧山文学艺术双年鉴》一书,梳理了璧山各文艺协会的源流和发展,让大量的文艺资料系统化、档案化,实在是为璧山文学艺术事业做了一件大好事。宗伦兄的纪律意识非常强,在宣传部,每天上下班,我要从他办公室前经过,清楚地知道他出勤的情况。在我的眼里,他从来没有不打招呼就不来上班的情况,可以说,在璧山退居二线的领导中,他的工作作风和态度,是楷模。
说上面的故事是想证明,宗伦兄命中注定该是一个文学人。在成为作协主席之前,他也写作,不过,是写理论文章,理性思维。自从担任作协主席之后,他便喜欢了文学,喜欢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开始写起散文随笔杂感来,并在新浪网开了博客,昵称天外来客,也是我的博友。他的博客经常打理,时常更新,日积月累,便有了成果,那就是2014年他从博文中选出的散文随笔编辑而成的《雁过有留声》一书。那些文字,语言质朴,真实诚挚,忠实地记录了他自己的生活。而今,宗伦兄将近古稀之年,他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想出一本书,请我写序。说实在话,我仅仅是文学的“票友”,略通文墨,才疏学浅,从来没给他人作过序。况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该我来作序。一来在宣传部,他是老领导,我是后来人;二来在作协,他是第一届主席,我于昨天才届中改选为作协主席;三来在党校,他是老常务副校长,我是2018年才做常务副校长。你看,这个序的确不该我来作。但宗伦兄说,他十分敬重我,无论如何让我写几句。如果再推辞,就有些矫情了,辜负宗伦兄的信任。于是问了他,这本书是公开出版,还是自己印刷。他说自己印刷,给生命留下一些痕迹,内容选自他最近10年写的博文。于是,要过书的电子档,断断续续看完,看出了一些想法。
这本书取名“蔚蓝人生”,蔚蓝,新华字典的解释是:类似晴朗天空的颜色的一种蓝色。我喜欢蓝色,也喜欢蔚蓝,因此,我的诗集取名《风中的蓝》,我还曾经用“蔚蓝”作为笔名,在璧山报上发表过一首诗。我理解的蔚蓝,是一种成熟的颜色,是一种纯粹的颜色,是一种凝重的颜色,是一种内敛的颜色。宗伦兄自己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居然还跳出“农门”,端上公家的饭碗,圆满的完成组织交办的各方面的任务,并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这就是蔚蓝人生。书中“蔚蓝征程”一辑,是他亲身经历人生片段的组合。我揣摩宗伦兄书名的意思,大约应该暗含我说的那几个意思吧?只是他自己没有明说罢了。
书中“采风轶事”为第一辑,是他采风的见闻和感想。身为作协主席,自然要参加区内外组织的各种采风活动,而每一次采风活动之后,能形成文字,这就需要一种修养了。因为这需要作者在采风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认真看仔细听深入体验,才会有所感有所得。我也游览过许多地方,但多数都没有留下半个文字,和宗伦兄相比,我应该惭愧。我看这些游记,不仅仅是记录风景名胜,还把涉及的历史人文、个人体验、所思所想有机植入,读后,让人眼里有审美,心中有情愫,大脑有沉思,人生有感悟。书中“蔚蓝征程”为第二辑,是宗伦兄人生的亲身经历。有回忆童年野餐吃醪糟南瓜趣事的,虽然写的是趣事,但却以小见大,把时代的苦难写出来了,非常不错。有回忆自己从正兴把海椒买回来到县城去卖做生意挣钱的,用自己的聪明和辛苦,挣来了上高中的学费生活费,这种体验,甘苦自知。还有栽秧、挞谷子收水稻、儡稻谷、在丹凤场卖蔑货、捡狗屎、学理发、读高中、担任团支部书记、做党校老师讲课、担任党校负责人、读广播电视大学、灌香肠等人生片段,读后,也让人唏嘘不已。我觉得,这一辑,是生活味最浓的,也饱和着作者的感情,特别是同龄人读来,十分亲切。书中的第三辑是“书屏游踪”,写的是看书看报看电视的收获。作者在看的过程中,把感人至深的故事记录下来,引起我们情感的共鸣;把一些人文历史知识引用出来,给我们人生以启迪。比如来自东北的江苏盐城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驯鹤姑娘徐秀娟的故事,非常感人。我曾经到那个自然生态保护区去过,在管理处楼前,看过徐秀娟的雕像,听过工作人员介绍过她的事迹,还看过她曾保护过的那些丹顶鹤,也十分喜欢旋律优美韵味悠长、根据她的事迹创作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因此,在书里再次读到这个故事,让我的情感再次得到洗礼。再比如《酒干倘卖无》的故事,看后让人落泪。至于贾母史老太太的故事、风月宝鉴的故事、红叶题诗配佳偶的故事、贾岛推敲的故事等,叙述都比较精当,选择也比较合适,非常不错。书中第四辑“赤诚亲情”中,一部分写的是在女儿结婚、朋友过生、或者自己生日时的贺词或讲话,表达的是祝福、是殷切的希望。这一辑写得最动人的是写大姐、怀念父母亲、赞美妻子的三篇文字。细腻、深情,有故事,有情节,人物勾画得栩栩如生,是不错的写人的散文。第五辑是“闲言碎语”,是对现实发生的一些事情的看法,算是杂感。比如培育儿童、上善若水、绿色璧山、人均数据、养生读书、文人、自己老当益壮等,从事情出发,边叙边议,用睿智的眼光审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直抵内核。第六辑“书写人身”,从人体的某个器官如耳朵、鼻子、嘴巴、食指、屁股、脸面说开去,有些谐趣。最后一辑”是将不能归类的文章放在这里,称之为“七里八杂”。这一辑中,一些篇什如《银杏》《无诗的童年》《文学准备》等,也有可读可取之处。
总的来说,从书中可以了解,宗伦兄的人生是积极向上不断追求进步的,是为璧山为社会做过重大贡献的,是有思想有阅历的有深度的,是圆满精彩的人生,值得我们以及他的后人认真阅读和膜拜。
是为序。
2022年初夏
欧文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