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璧山志序
(2022-05-28 15:51:46)八五璧山志序
盛世修志,千秋功业。一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壁山县志》终于成书出版了,这实在是璧山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甚堪庆贺。
璧山,自唐至德二年建县至今,几度兴废,经历七个朝代,跨越了1200多年时问长河,称得上历史悠久;璧山,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古代出过“抗疏贤臣”、“史志良才”,近代又有红岩英烈,抗美英雄,真可谓人杰地灵;璧山,“环境皆山,两江夹送”,山川形胜,地势险要,扼渝州之咽喉,为重庆之屏障,有金剑山之雄,青龙湖之秀,凉亭关之险,璧温泉之幽,被郭沫若先生盛赞为“焦山秀湖”;璧山,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有黄花之芬芳,巴缎之斑斓,来凤鱼之鲜美,璧山玉之刚润,不愧称“巴渝名区”。
沧海桑田,寒来暑往,勤劳勇敢的璧山人民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一代接一代,披荆斩棘,流血洒汗,抗御天灾,消弭人祸,用勤劳的双手开垦了这块土地,使万古洪荒的荆蛮地,变成平畴绿野的鱼米乡,尤其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浴血奋战,开拓进取,扭转乾坤,改天换地,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歌,创造了无数惊天动地的伟业,这一切,理当写进汗青,彰昭百世,激励今人,启迪后代。
璧山修志,自清乾隆至民初,历两朝,凡四次,但四部旧县志,或因受历史、阶级局限,或因政治偏见的影响,皆有一定谬误,或失之公允;新编《璧山县志》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运用社会主义方志学理论,从旧县志和民国以来卷帙浩繁的史料中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地、严谨地、实事求是地记述了璧山自1911年至1985年问的历史概貌,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高度统一,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是一部较好的方志。它的编纂问世,为我们咨询县情,制定政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同时也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好乡士教材,新编《壁山县志》成书出版,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
读史明理,鉴古知今。殷切期望全县人民从《璧山县志》中温故知新,吸取智慧和力量,知我壁山,爱我壁山,兴我壁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团结奋争,求是创新,建设文明、富裕的新璧山,让璧山历史再添异彩!
在《壁山县志》编纂中,编辑人员付出了艰辛而巨大的劳动,同时得到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得到兄弟县(市)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谨此致以谢忱。
一九九五年九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