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朱哲琴dadawagucciilook杂谈 |
Dadawa《iLook》杂志问答及时装照片
真正的解脱是欢喜。
痛苦是有深度的,欢愉于生命更有深度。
朱哲琴:一株奇花异果
Chinese Diva
我问:“你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朱哲琴答:“太平庸了!连双翅膀都没有,出国要过海关,旅行还要坐飞机……”
·时装编辑 EMMA
CHEUNG
·摄影尹超
·摄影助理小白
·有情出演 朱哲琴
·采访/文郭漫思
2008年2月15日,为了协助我们的时装片拍摄,朱哲琴连续工作了15个小时,我们的记者也有机会在最近的距离对她进行了采访。从摄影时的镜头,到记者的采访,我们看到了最真实也最生动的朱哲琴。
D I V A
朱哲琴,第一位真正国际知名的中国音乐人,人如其歌,又不尽如其歌。
音乐人用音乐思考和表达,所以,其实并不真的是人如其歌,而是歌如其人才对——只不过作品比音乐人的内心更显性、更可供他者琢磨、参悟,人与歌的关系才会被人们拿来做了从末到本的推断。
朱哲琴的歌,缩影的只是她的内心世界里很小的、容易用音乐来表达的部分,事实上,她心里的世界,远比《阿姐鼓》更空灵悠扬、比《一个真实的故事》更敏感慈悲,也比她所有的作品更“特立独行”。
至于“人不尽如其歌”这一点,呵呵,你听过她高亢的歌场吧?这样的声音居然是从一个娇小到有些单薄的身体里发出来的!
不化装的朱哲琴也漂亮。她的眼睛很亮,却不会有穿透人心的目光,眼神中满是温柔和平静;她黑色的长发被高高地在脑后扎成马尾,亲切平易的样子比盛装下的舞台造型更动人。她总是习惯性地从额头到发梢拂一遍自己的辫子,就像很多长头发的女孩一样,然后看着对话者的脸,用一个微笑作为自己的开场白。这时候,朱哲琴又不是那个“空灵”的歌者了。
我问:“当听到人们说你是‘DIVA’时,你会作何反应?”
她说:“DIVA就DIVA吧,我习惯了人们在<丹顶鹤的故事>时叫我丹顶鹤,在<黄孩子>期间叫黄小姐,
<阿姐鼓>时叫阿姐, 后来<央金玛>以后就叫DIVA.
这些都是别人对我的称呼,是我每个时期的音乐留给人们的印象.
一份未完成的普鲁斯特问卷
让朱哲琴回答普鲁斯特问卷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提问者很吃力,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翻来覆去地说,却总觉得得不到自己预期的答案;朱哲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合作态度,说得都是算得上“掏心窝子”的话,可那些答案总像是在跟问题打太极,看起来是回答了,仔细品品,留下的疑问仍比答案多。
问题出在思维方式上。来自西方的普鲁斯特问卷是极致具体和理性的,而朱哲琴,她的理性以东方的哲学体系为基础,不走极端、不执着于细节,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最”的程度。于是,尽管双方都尽了努力,这一份二十六个问题的心理问卷,也只能勉强坚持到第十七个问题。一份未完成的普鲁斯特问卷,不仅生动地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距,也有些模糊、有些缥缈、有些明确地展示了朱哲琴心里的世界。
1. 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答:每时每刻都快乐。没有哪一刻不快乐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人为什么要不快乐呢!
快乐和不快乐这些词汇是某些人发明的,它不是自然界里的东西. 至少在上帝将亚当和夏娃驱逐出伊甸园之前,是不存在的.我是个东方人,我不觉得,我该将自己的快乐交由上帝去掌管. 我相信只要珍惜,凡事往好处想, 就会快乐.
2.
答:创造力。上帝虽然创造了万物,有些东西还是需要人去创造的!
3.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答:我没有恐惧。我也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恐惧。我知道自己幸运,因为我从来没被恐吓过!
只有被恐吓过的人才知道恐俱是什么.因此,我不喜欢那些恐吓小孩的大人.我们对很多事物的恐惧是来自别人的经验,而不是自己的感受。是因为不断有人在告诉你说这个东西可怕,你才觉得它可怕。当你完全自己去感受一个事物而不受他人影响的时候,你会对很多应该感到恐惧的事物产生不同的感受,甚至是喜欢。(难道你不恐惧“失去”和“死亡”么?)对我所爱的,
我不舍得“失去”。至于死亡,我从来没想过恐惧. 死亡是人类必经的体验,
我早就学会接受和享受它了.
4.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答:我现在的心境很好,很平和,不太复杂,心里只有音乐和想做的事情。
5.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答:小时候最钦佩的人当然是自己的父母,觉得他们特别伟大。后来觉得:释伽摩尼,爱因斯坦很伟大,现在已经不再会去做比较,比较谁比较成功,谁值得钦佩。如果一定要说,我佩服每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从容不随波逐流,不会人云亦云,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按自己的意愿行动的人。人们总是在种种来自他人的“塑造”和压力下生活,按照他人制定的规律,达到他人确定的要求,达到了就功成名就,自己也满心欢喜,达不到,要么怨天尤人,要么更辛苦的努力,其实都是在为了别人生活。把自己纳入到别人的价值体系里,就算得到再高的成就和评价,也并不能让我钦佩。我钦佩那些有独立人格,并依靠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贡献的人。(接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