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林论禅》文摘-音乐与禅

(2006-10-27 05:23:14)

第一届《少林论禅》演讲文摘:

 

朱哲琴:刚才余先生谈到物理学的问题、真空的问题,也是我这几年想的一个问题,西方的宗教,包括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在一神论的思想基础上发展的。东方的宗教强调修为上的:空境。主张世界无生无灭,时空无始无终。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观察到,西方因循自身的宗教的系统而产生相应的科学理论体系来阐释世界,组成一个很完整的科学体系逻辑。但是东方好象一直没有相应的科学体系和宗教思想相连贯,所以目前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解释整个世界的逻辑和方式思想主要是以西方思想为主导。

 

朱哲琴:我刚才给大家先放一首音乐,我觉得音乐妙不可言,从某个角度来说,音乐和禅很相似,这是我做音乐这么多年来的一点心得。

    我归纳了几点音乐和禅的相似之处:第一,音乐和禅都一样,都是无形的,可是这个世界从来就不存在一种具象的音乐。天空中从来没有飘过来一堆乐音,也没有具体的图象,每一个音调也从不代表具体的事物和含义。它只是后人归纳梳理转化的一堆数字和符号。在对应的时空中组合出来。禅也一样,是无形的,你抓不到、看不见,但却能感觉到。

    第二,音乐和禅都一样需要通过对应的物象或载体来呈现。比如音乐是一个无形的信息,声波与事物发生物理振动,经过人的耳朵,音质才可以体现出来。

    我觉得禅也是这样,禅可能可以转化成无数的可能性:音乐,转化成一个绘画,转化成一条河流,转化成一块石头,一杯水、、、、、、你要通过一个具象的物体才可以感悟到禅。虽然我们谈最后是,但你必须经过这些物质的路径。

    第三,禅和音乐一样,都要通过人心去映照出来。音乐也好、禅也好,没有人心,禅非禅,乐非乐。它们都是需要人心去感悟。这个人心,就像每个人的心灵、感受。对音乐的感觉就是这个人的心灵内涵,纯音乐的所有意义,脱离开文字的纯音乐,它的所有意义就是它对应的这个心灵(物象)所具有的内涵,所有听到它的人,每个人心灵依据所具有的内涵而对音乐产生的相应感受,是音乐赋予人的内涵和外延。所以音乐是多义性的。音乐的魅力也就在此!

    禅也如是。没有人能说禅是什么!人人却又能感悟。虽然修行者都在追求的是一个,但这个空不是结果,是修行者达到顿悟必经的境地。这个空我理解为:无杂质的还原本相。就像蔡先生谈的,你要像一面镜子一样,蔡先生站在这里,镜子会如实反映。如果这面镜子已遭涂鸦损毁,面目全非,怎么能还原事物的实象呢?一个人的心灵就是一面镜子,俄人心各异同一个物像反映出来的东西是也不一样的。所以禅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妙不可言!

    在我进行歌曲或音乐的创作中,随时都有这样的感悟,音乐有无限的魅力,音乐本身有一种对人的精神的提升功能。这是我这些年慢慢开始接触佛教的一些理解,我们在中国成长,或多或少地在血液中都会有这样的传统,这几年我才更多地理解佛教的理论、或说是禅佛。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以上谈到相通的三点。

    在这两者相通的前提下,要去悟,需要有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就是集中,爱因斯坦说过,成功的秘诀就是集中。在你做音乐的过程中,你真正要完成一个真实纯粹的音乐,集中是最重要的。在现在纷扰复杂的现实背景中,在真善美丑的含义在变更和迷失的大千世界里。集中使你真正有这样的定力和机缘去反映你的内心,接近事物的本质。如果是分散的,你会更多地关照周围,关注更多表象的东西,但这种东西妨碍你进入心灵和音乐的深处。妨碍你进入事物的实质和实像。所以才有所云:人生如梦!

    学禅也是一样的,你无法进入张三的心灵去感受,同样一个物像,其实在每个人的心境里感触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在方法上,需要一个集中的基础过程。

    音乐和禅的根本境界是一样的,禅的境界是开悟,是无为。音乐的境界是大音稀声。根本的一点是不能说的。我今天不能跟大家讲禅,职能将一些修习的体会,下面只有通过一些音乐和大家分享进入一个禅境。

    在这个过程中,根据我上述所说,我想,用我们的心亲自验证一下。大家可以集中一下,我用纯粹的乐音,请大家印证一下音乐是不是多意性的,是不是需要你的心灵去反映,是不是每个人心里反应出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现场给大家做一段音乐。要进入禅境,我希望大家从这一秒开始放松,去享受这个时刻。

    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发言:感觉整个天地在回荡着什么。

    朱哲琴:我想问那位僧人,你感觉到什么?把你心里面所想的东西说出来就好。

    发言:听到很美的感觉。   

    发言:我有一种飘扬在空中的感觉,旋转、飘扬在空中,很自然、很舒畅、心里很纯净。   

    发言:我感觉有一群少数民族女子在河边漫步。

    发言:你原来的《阿姐鼓》可能对我的心有不同的感受,我既听到声,也听到音,你的声音共鸣很强,可以用朴素来感觉。

    主持人:确实就像我说的,你再唱三秒钟,就把我的眼泪唱下来了,当时听的时候什么感觉都没有,听了之后我产生一个念头,如果我不是一个人,我是什么?

    发言:我是一边在听一边在录像,我一直在找什么样的画面才能和现在的音乐吻合,我刚才拍了很多风的感觉,场面在晃动,还有外面的光,旗子在飘动,我觉得我的感觉可能就是这样的,

   发言:我想用一句唐诗来表达我刚才听了你的歌的感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觉得今天这里不是人间,而是天堂。

    发言:我感觉好象是一步一步地登到峰顶上,自己像精灵一样,在所有山头穿梭,那种感觉无法言语。

    朱哲琴:今天蔡先生说得很好。对我来说,如果禅对每个生命不发生作用,你的心灵没有感悟的话,禅对人是没有意义的。音乐也一样。我是在生命中一点一点感悟音乐,同样一条河流,流在不同时间,你会对它有不太一样的诠释,谢谢大家帮助我来印证了这一点。现在我想把下面的时间交给今天陪讲的三位先生以及大家。

主持人:我开始听《七日谈》的时候叫每天开启一个觉悟,今天开启了这么多觉悟。

    朱哲琴:我说说新的音乐吧,很高兴能在这里发表这个音乐,比我真正在中国发唱片还早,很高兴有这个缘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七日谈》这个名字是整个唱片的一个概念性的概括,是在讲人在7天这个时间单位里,对存在有、无;对没有、对缺失;对家园,对爱。。。的感悟。这张唱片只是我们抽取了一些不同时间的感受,用了七天的概念组合出来的一张唱片。大家大可不必受我们这个七天的影响,也可不必受这些感悟的约束。如果你们达到了无我的境地,每分每秒会有所感受,而这种感悟会引领你进入纯粹和快乐的境地。我这张唱片实际是我这十年来所完成的一个作品。自己就是进入音乐和人生的历程中。举例来说,《阿姐鼓》出版已经十年,大家也知道,当一个艺术家或者是一个艺术工作者取得一定成功的时候,都很不容易能从这种成功中蜕变出来,有一个清净的自由的空间,继续成长。这种不自由实际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是你自己内心所受的影响。我觉得很幸运,这十年我花了那么长的时间从自己的干扰里慢慢一点一点地脱离出来。

我刚才问了释延王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成佛?我自己心里也想了很多年,我心里有个答案,我觉得其实每个人都是佛,这是佛陀说的,也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基本的观点,我非常赞同佛陀的理论,虽然我不是世俗意义上的佛教徒。但是我们所谓的成佛实际不是我们所选择的。它是我们天然所具有的一个属性。当然我们也有成魔的属性。我们可以选择:成佛或成魔?或者成为其它的芸芸众生、、、、、如果我们内心向善,向往幸福平和,我们所有后天的修行就是排除掉淹没佛性的部分,过滤成魔的属性,让佛性真正显现出来。在完成这张唱片的漫长期间,我花了很多时间,慢慢地把内心很多被覆盖掉的部分一点点剥离开,进入一个自由纯粹的世界。这张唱片和十年前的唱片有很大不同,《阿姐鼓》是在一个具体区域。从我开始的。。十年后这张唱片,是从茫茫宇宙和存在回到个体---我。在音乐的素材和视野上,更宇宙观一点。我们谈论的不是某一个具体区域的东西,是人类共通的东西,这些东西透过一个具体的我来感悟。我们用了一些泛亚洲的素材,实际上我们的东西已经超越了亚洲,甚至任何既有的区域。

我倾向佛教解释宇宙的观点:宇宙无生无灭,无始无终。人可以存在宇宙的任意一点,与天地万物平行。他抬头的上方,没有造物主,脚下也没有地狱鬼魅的存在。天堂和地狱都在人间,在每时每刻,在一代一代人自身的修为。这便是佛陀所指的:因果。因果论是科学的逻辑轮。这时最浅显的逻辑。说回佛教的宇宙观,也许将来有一天人类及科学会进入更高级和真正自由的阶段,那时这个距今至少已经在地球存在了2500年,具有真正创新和前瞻性的:“宇宙无生无灭观”会得以证明。

到那时,上帝、神灵、妖怪鬼魅都将归入心灵艺术。进入美学、伦理学、想象力、创造力的范畴。

前一段时间我从印度到尼泊尔、到喜马拉雅山拍摄了一个纪录片,在片子的结尾需要我作旁白的时候,有一段旁白很可以代表我这张新的唱片的状态。我说:喜马拉雅山我又一次回到了你的怀抱,倾听你的心跳,每一次它超凡脱俗的美都会让我心跳。十年前,当我第一次站在这里的时候,我觉得世界很小。十年后当我再站在这里的时候,我发现世界很大。

这就是我这十年的变化。

    下面听一听我的新歌。(播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