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范书画作品辨伪
标签:
365 |
图二
崔子范(1915-2011)曾用名崔尚治。山东莱阳人。1940年至1945年于延安军政学院和延安高级党校学习,后任山东胶东地区南海行政公署专员。1949年后历任北京医院政委,国务院城市建设部勘察测量局局长。1956年任北京国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协理事。自幼喜好绘画,得齐白石的鼓励和指导。擅长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善于吸取众家之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精大写意花鸟画,亦擅山水。作品题材广泛,构图简练概括,具有古拙朴实、苍劲浑厚的鲜明风格。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天津美术馆、北京博物馆、山东博物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及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博物馆收藏。作品有《芙蓉八哥》、《麻雀枇杷》、《金鱼》等。出版有《崔子范画选》,《崔子范作品选集》等多种。
崔子范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著名花鸟画家,最先启蒙于吴昌硕传人张子莲,从师齐白石,深受徐青藤和八大山人的影响,他从中国写意文化的最高点上脱胎换骨。他到延安,进北京,几十年间受益于新文化的熏陶,他把自己与花鸟融于一体,将中国水墨画注入了现代形态,构成了既有传统,又富有强烈时代气息的自家面貌。细读崔子范的画,他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他那大黑大白,大红大绿,大块面,大笔触的用笔,拙重雄浑的画作,浓重而又质朴率真,或泼墨淋漓,或浓墨重彩,醇厚洗练,具有极强的形式感。他构图巧妙,画面单纯,墨彩浓厚润泽而绚丽,笔触奔放,拙朴深厚,平中求奇。他的画不以画面表面的流利华美取悦于读者,而是巧妙的把民间艺术的那种单纯、明快亲切动人的精神和内在的幽默感及民间艺术特有的稚拙美渗透在自己的画境中,同时他把传统笔墨与对齐白石艺术精华有着独到的“悟性”融而会之,从而创造出他独特强烈粗犷的造型风格特征。
子范的画,脱胎于中国文人画,但又没有文人画的陈腐气。虽然他的题材大多是前人画过的,但从造型到内涵都进行了变革。他的画中,注入了时代气息和新的艺术活力。但笔端流出的“天真”、稚拙、幽默、夸张,无不反映出他对新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烈追求和深厚之爱。他把篆隶和行草融进创作,用笔抑扬顿挫,苍劲有力。用墨,浓淡宏量,气势非凡;用色,冷暖相宜,浓淡兼施,追求一个“雅”字。
图一图二均为署名崔子范的大写意花鸟作品,两幅画均有五只麻雀,两组枇杷,并且落款都是丁卯年,从画面上来看,水墨与色彩,意境与构图,简约与夸张,均体现了独树一帜的子范风格,图一的麻雀、枇杷颜色厚重并且强烈。图二麻雀和枇杷色墨比较单纯,没有图一那么抢眼,按照崔子范艺术的特征和一贯的画法来审视,崔子范的用色和用墨的确应该如图一那样的特征明显。一般人凭这些特征特点往往就会轻信图一是真品,再加上图二色墨似乎在体现子范风格过程中,逊色一点,人们往往又会主观地认定,图二不是真的,但是真与假往往不能凭刹那间的印象而评判,而应该从综合实力的方方面面去考究,才不会犯错,因为妖精的打扮往往要比村姑打扮还要漂亮,图一图二的比较正是体现了这个情况。
现在我来拨清迷雾吧,图一的画家作假的时候,应该说对崔子范的风格特征是做过具体研究的,但是他漏出了马脚,让图一的画风呈现出年轻化和“钢钢”的力度,殊不知,丁卯年的时候,崔子范已经72岁高龄了,在用笔用色以及艺术的表达上已经不可能那么爽快,那么冲动,甚至连形态都拿捏得意到笔不到,结体和用笔甚至有点松松垮垮,但这恰恰是一个老画家所体现出来的颤笔和抖笔,换句话说,秋天的残荷比春天的嫩荷更有美感,更有魅力一样。作假的人因年轻想扮老在画画和写字上是装不出来的,故图一的书法就呈现出了年轻态不符合崔子范古稀之年的特点,图二的书法尽管歪歪扭扭却符合老年人的生命特征。
综上所述:图一是假,图二是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