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之旅
印象中,天津不是旅游城市,没有哪家旅行社开辟了天津旅游线路,也从没有把天津作为我们任何时候出行的目的地。只在女儿提出要去天津的时候,才打开电脑查寻一下天津。这一看,才知道天津有五大道、古文化街、名人旧居,所有这些人文的景观构成了天津与众不同的城市风格。
这一趟旅程完全由女儿掌控。她把每天的行程路线以及乘坐的公交或地铁的线路全部查清,记录在小本子上了。于是在女儿的倡导下,我们借着十一假期,按照她的安排和带领开始了天津之旅。
车过秦皇岛开始下雨,速度自然减下来。到宝坻下京哈高速时天已经大黑,进天津的车很少,跑起来还顺畅。女儿坐在副驾驶位,帮助我盯看路面和线路。她是一位很称职的助手,只在返程出天津时指引错过一条路口,便很内疚地少言语了。以至于当天赶往七里海,她不再指挥,同样是司机的错误,没有按指示牌下道,结果跑了一段冤枉路。其实没有女儿的指挥,我驾车也完全失去了乐趣。一路上,她可以喂我点吃的,怜惜地帮我揉揉麻木的手,我们俩还会很默契地交流。
去往天津的路很多条,而且很多属于新修的。当我在这座城市里走过两趟后,这种感觉更深刻了。
我们到达天津时,小雨还在下。入住的旅店是女儿提前网上预订的。从这一点看,我们的确很落伍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边寻早饭边向五大道进发。云后露出了阳光。当我们不知不觉在五大道中徜徉。整齐的街道鲜花围拢在行道树下,柿子还没有红——像我们这里的桃子,挂在谁家的院子里;石榴已经红了,石榴树比房子高,把红红的果实悬挂在枝头,眼馋着我们;三角梅是妻子最喜爱的一种花,一见到,就跑过去,一条街道边摆了一长排三角梅,开着紫色的花。这些花朵和秋果掩映着的全是近代建筑,每一座建筑都被标注文物保护编号,连门牌号码都保留着,也许是人为做旧?但我第一眼看到时,认定是当年的门牌保留着,古色古香。建筑全部是砖块外露,刷上不同颜色的漆,多为两三层的小楼。走着走着就会看到一座是近代某人的旧居,当我们走到张学良旧居时,正值中午关门了——这是我们经过的旧居中唯一可以进去参观的。有观光的游客坐在洋马车上,一路摇着铃铛,“呱哒呱哒”地招摇过市,羡慕之余,笑称他们是真正的走马观花啊。
走出五大道,周边高楼林立,远远望见小白楼。乘坐地铁前往西开教堂。古老的教堂淹没在大厦楼宇中。教堂门前的喷泉尽显欧式风格,别有一番情调。悄悄进入教堂,感受宗教的肃穆与庄重。
因为前一天晚上开车路过瓷房子,为了寻找它,我们走过了所有街道。瓷房子名符其实,那些瓷器被镶嵌在墙体内,尽量把相同的瓷器排列在一堵墙内,不是简单用水泥粘连,而是用水晶布满了墙面。房脊上有龙的造型,也完全用瓷器的碎片摆布,设计很精巧。瓷房子院里院外吸引了无数人拍照留念,确实令人惊叹。
我们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穿梭,寻找着历史的遗迹。我越来越感受到天津,是一座将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融为一体的城市。城市的陌生,我们无法预想前方,只能通过孩子们手机里的地图查询,既可以查到那条街道,也可以计算出还有多少米路要走。如果没有孩子们的带领,我们或许寸步难行,或者无头绪地盲转。下一站到哪里,大的方向是女儿定,其间我们可以发现图上没有的,或者抬头遥望,就可以抓到一个新的景点。
正值国庆的滨江道步行街,可谓人山人海。从劝业场吃过午饭,转转就到了海河边。斜拉桥上可以看到解放桥,桥下游船在水面上顺流而下。海河两岸治理得干干净净,绿树成荫,河水清澈。
徜徉在意大利风情街,我们在马可波罗广场留影。下一段街道边就是近代学者梁启超的故居,我和女儿兴致勃勃冲过去。这路边的小院,清静许多,进来浏览的人也少。院中央有一梁先生铜像,右侧是旧居,左侧是饮冰室。我记起他的一本书就是《饮冰室合集》。参观后,我们坐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下小憩,回味这个人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贡献。
因为前面还有李叔同故居,我们要继续行程。除了女儿,每个人都默默坚持着走。李叔同故居在海河岸边,我们沿着这条河上行。这又是一座桥,桥头草坪里停放着解放战争年代留下来的大炮和坦克,淘气的男孩爬到坦克的炮筒上,他的父亲在下面拍照——不文明行为立此存照。正在建设中的高楼把故居挤在街角。我们怀着一种敬仰走进去。人造的假山、水池间游动着红金鱼。建筑应该是重修的,没有旧砖青瓦是历史的痕迹了。但因为一些物件是旧物,还因为现代文学中的成绩,仅凭那一首《送别》,就已经让人佩服了。
太阳距离下山还有一段时间,而我们都走不动了。当我们快速地通过一条条马路,匆匆走向下一个景点的途中,因为天津特有的文化印迹,吸引着我们抬腿向前。
回到旅馆稍适休息。我们乘地铁再去海河。穿过钢铁铸造的解放桥,设计别致的世纪钟映入眼帘。城市的夜色,灯火闪烁,天光与水影,河面与楼体被五彩的灯光照射着,摇曳多姿,凝固的美与流动的美相融相映。漫步河边,流连忘返。
在河边走得实在太累了,坐一坐,停一停,已成为一种奢侈。在我们所有兴趣尽消的时候,夜色中的天津之眼——摩天轮,突然出现在远方,我们再次勉强加快脚步,因为这是这一夜的终点。津门故里已没有游人,一看表,22:00已过。妻说:“地铁已停止售票。”
这一天我们走完了女儿安排两天的行程。用女儿的话说:这叫暴走天津。
离开天津之前,还有第三天的行程要走。我把车停在南开大学的东门。在南开中穿过,瞻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大家明显走不动了,有互相挽扶着的,妻已严重落后,女儿停下来等。坚持着参观完纪念馆,时近中午,我们驱车离开天津。
不虚此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我想首先应该是天津这座城市将人文与历史、建筑与情怀完美融合在一起,也在于天津人本身的珍惜;我们走过的每条街道都是历史的馈赠,在天津确是一种文化的旅行。
天津之旅
天津之旅
印象中,天津不是旅游城市,没有哪家旅行社开辟了天津旅游线路,也从没有把天津作为我们任何时候出行的目的地。只在女儿提出要去天津的时候,才打开电脑查寻一下天津。这一看,才知道天津有五大道、古文化街、名人旧居,所有这些人文的景观构成了天津与众不同的城市风格。
这一趟旅程完全由女儿掌控。她把每天的行程路线以及乘坐的公交或地铁的线路全部查清,记录在小本子上了。于是在女儿的倡导下,我们借着十一假期,按照她的安排和带领开始了天津之旅。
车过秦皇岛开始下雨,速度自然减下来。到宝坻下京哈高速时天已经大黑,进天津的车很少,跑起来还顺畅。女儿坐在副驾驶位,帮助我盯看路面和线路。她是一位很称职的助手,只在返程出天津时指引错过一条路口,便很内疚地少言语了。以至于当天赶往七里海,她不再指挥,同样是司机的错误,没有按指示牌下道,结果跑了一段冤枉路。其实没有女儿的指挥,我驾车也完全失去了乐趣。一路上,她可以喂我点吃的,怜惜地帮我揉揉麻木的手,我们俩还会很默契地交流。
去往天津的路很多条,而且很多属于新修的。当我在这座城市里走过两趟后,这种感觉更深刻了。
我们到达天津时,小雨还在下。入住的旅店是女儿提前网上预订的。从这一点看,我们的确很落伍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边寻早饭边向五大道进发。云后露出了阳光。当我们不知不觉在五大道中徜徉。整齐的街道鲜花围拢在行道树下,柿子还没有红——像我们这里的桃子,挂在谁家的院子里;石榴已经红了,石榴树比房子高,把红红的果实悬挂在枝头,眼馋着我们;三角梅是妻子最喜爱的一种花,一见到,就跑过去,一条街道边摆了一长排三角梅,开着紫色的花。这些花朵和秋果掩映着的全是近代建筑,每一座建筑都被标注文物保护编号,连门牌号码都保留着,也许是人为做旧?但我第一眼看到时,认定是当年的门牌保留着,古色古香。建筑全部是砖块外露,刷上不同颜色的漆,多为两三层的小楼。走着走着就会看到一座是近代某人的旧居,当我们走到张学良旧居时,正值中午关门了——这是我们经过的旧居中唯一可以进去参观的。有观光的游客坐在洋马车上,一路摇着铃铛,“呱哒呱哒”地招摇过市,羡慕之余,笑称他们是真正的走马观花啊。
走出五大道,周边高楼林立,远远望见小白楼。乘坐地铁前往西开教堂。古老的教堂淹没在大厦楼宇中。教堂门前的喷泉尽显欧式风格,别有一番情调。悄悄进入教堂,感受宗教的肃穆与庄重。
因为前一天晚上开车路过瓷房子,为了寻找它,我们走过了所有街道。瓷房子名符其实,那些瓷器被镶嵌在墙体内,尽量把相同的瓷器排列在一堵墙内,不是简单用水泥粘连,而是用水晶布满了墙面。房脊上有龙的造型,也完全用瓷器的碎片摆布,设计很精巧。瓷房子院里院外吸引了无数人拍照留念,确实令人惊叹。
我们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穿梭,寻找着历史的遗迹。我越来越感受到天津,是一座将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融为一体的城市。城市的陌生,我们无法预想前方,只能通过孩子们手机里的地图查询,既可以查到那条街道,也可以计算出还有多少米路要走。如果没有孩子们的带领,我们或许寸步难行,或者无头绪地盲转。下一站到哪里,大的方向是女儿定,其间我们可以发现图上没有的,或者抬头遥望,就可以抓到一个新的景点。
正值国庆的滨江道步行街,可谓人山人海。从劝业场吃过午饭,转转就到了海河边。斜拉桥上可以看到解放桥,桥下游船在水面上顺流而下。海河两岸治理得干干净净,绿树成荫,河水清澈。
徜徉在意大利风情街,我们在马可波罗广场留影。下一段街道边就是近代学者梁启超的故居,我和女儿兴致勃勃冲过去。这路边的小院,清静许多,进来浏览的人也少。院中央有一梁先生铜像,右侧是旧居,左侧是饮冰室。我记起他的一本书就是《饮冰室合集》。参观后,我们坐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下小憩,回味这个人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贡献。
因为前面还有李叔同故居,我们要继续行程。除了女儿,每个人都默默坚持着走。李叔同故居在海河岸边,我们沿着这条河上行。这又是一座桥,桥头草坪里停放着解放战争年代留下来的大炮和坦克,淘气的男孩爬到坦克的炮筒上,他的父亲在下面拍照——不文明行为立此存照。正在建设中的高楼把故居挤在街角。我们怀着一种敬仰走进去。人造的假山、水池间游动着红金鱼。建筑应该是重修的,没有旧砖青瓦是历史的痕迹了。但因为一些物件是旧物,还因为现代文学中的成绩,仅凭那一首《送别》,就已经让人佩服了。
太阳距离下山还有一段时间,而我们都走不动了。当我们快速地通过一条条马路,匆匆走向下一个景点的途中,因为天津特有的文化印迹,吸引着我们抬腿向前。
回到旅馆稍适休息。我们乘地铁再去海河。穿过钢铁铸造的解放桥,设计别致的世纪钟映入眼帘。城市的夜色,灯火闪烁,天光与水影,河面与楼体被五彩的灯光照射着,摇曳多姿,凝固的美与流动的美相融相映。漫步河边,流连忘返。
在河边走得实在太累了,坐一坐,停一停,已成为一种奢侈。在我们所有兴趣尽消的时候,夜色中的天津之眼——摩天轮,突然出现在远方,我们再次勉强加快脚步,因为这是这一夜的终点。津门故里已没有游人,一看表,22:00已过。妻说:“地铁已停止售票。”
这一天我们走完了女儿安排两天的行程。用女儿的话说:这叫暴走天津。
离开天津之前,还有第三天的行程要走。我把车停在南开大学的东门。在南开中穿过,瞻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大家明显走不动了,有互相挽扶着的,妻已严重落后,女儿停下来等。坚持着参观完纪念馆,时近中午,我们驱车离开天津。
不虚此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我想首先应该是天津这座城市将人文与历史、建筑与情怀完美融合在一起,也在于天津人本身的珍惜;我们走过的每条街道都是历史的馈赠,在天津确是一种文化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