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设计资讯 |
早晨8点,布衣(化名)匆匆走进设在福建厦门的公司,开始一天直到晚上9点半的忙碌。在这家服装公司里,从车间到现在坐在电脑前,她度过了两年,现在的工作,让她在对外称呼上,头衔是设计师。
站在T台上接受鲜花和掌声,被美女模特们包围着,大幅照片出现在各种报纸杂志上,讲述什么是这季流行……这是服装设计师一度给人们的形象——和美女、艺术、时尚结合在一起的,令人羡慕的职业。
但是布衣的工作和生活并不是这样,虽然我们可以在品牌发布会上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但在T台上谢幕却不会有她出现。周而复始的画款式图、看面料、跑市场、下车间等繁杂的工作,让布衣很难有时间休息,而每个月2000元左右的薪水和渺茫的提升机会,更让她感到前途迷茫。
布衣是数以万计的基层中国服装设计师中的一员,而她的生活和工作却代表了绝大多数服装设计师们的生活状态。
“中国服装设计师努力了20多年,却依然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是一位国内知名服装设计师对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一群体生活状态的痛心论断。
伴随着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服装设计师由最初裁缝身份的艰难挣扎生存,到被捧为艺术家和品牌救世主后的张扬和狂热,再到今天对自身工作的清醒认识、平实心态,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但是当神话被打破,一切用市场说话的时候,这个被艺术光环笼罩许久的职业,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对艺术的尊重。换句话说,所谓服装设计师的社会地位提升,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皇帝的新装,他们还在为维持基本的生存而拼命工作。
理想为生存让路
布衣毕业于南方的一所知名院校,她的同学现在做设计的还有一大半,和她一样也是在福建、广东等服装产业发达的地域工作。相似的工作经历,使得他们的收入水平接近,维持在月薪2000-3000元左右。
相比之下,内陆地区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改行率要远远高于沿海地区,面对离开校园后最直接的生存问题,很多人选择了能让自己最快速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职业。虽然他们都对服装和时尚有着深深地情结甚至痴迷,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梦想,但是面对生存,理想被生活强奸。纵然生存问题得以解决,却由于各种原因,这些人最终能够回到服装设计职业上的几率接近于零。
而进入服装品牌工作的毕业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往往要从基础的缝纫、样衣、打板、面料采购等做起,两三年熬过去,不用说大师梦,即便是设计总监的职位都是梦想了,他们从服装设计中体会到的快乐渐渐减小。
服装设计师人才在高校扩招后产生的相对过剩,已经大幅度降低这一职业的含金量,现在火热起来的买手、陈列等职业,更让设计师的地位尴尬。布衣说自己就等同于电脑操作者,天天画平面图,机械式的工作让她已经木然。
很多人说这是一个高薪的职业,因为它离时尚特别近。但纵然是一些知名的设计师其年收入也不过是几件大牌服装的价格数字,更不用说身处基层的设计师们。包括环渤海湾、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等服装产业相对发达的地方,一个服装设计师的月薪不过二三千元,除去必要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所剩无几,加入月光族是一定的。
虽然大部分产品是出自基层设计师手中,但很多公司只有设计总监才有产品设计提成,低得可怜甚至没有的提成收入,让基层的设计师们对自己的工作价值产生怀疑。甚至有人说,他们根本不能叫做设计师。
在知名的设计师里,他们出道时的激情和抱负,也慢慢消失在市场的竞争中。不夸张的说,国内很多服装设计师的职业理想在慢慢破灭,这是让人非常痛心的结论。
名气和利益争先
很明显,上世纪末,为数不少的设计师在出名后获得相当利益的“明星效应”产生的影响力,现在依然在发挥着作用,尤其是参加服装设计大赛。这似乎是先有名气再获利益的最佳选择。
于是,近几年各种服装设计大赛越来越多,不断产生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金银铜奖,毫无疑问,大赛获奖的资历,不但能够提高就业成功率,更与高的薪金报酬和好的待遇直接相关。几乎每个学校里都存在以参赛为主业的学生,一夜成名的诱惑,让没有社会工作经验的准设计师们很难抵挡。
太多的人确信,不做时装发布会就不算设计师,设计师需要受到来自社会上对艺术家式的尊重,需要美女和鲜花的簇拥,需要在媒体前张扬个性。这种受典型西方设计师时代价值观影响的价值取向,是他们走向成名道路的根本动力。当然也有人深谙有了名气好骗人的法则,在名不副实地得到各种华丽的头衔后,在业界开始招摇撞骗,难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要脚踏实地,不能忽悠。
在市场、商业成为衡量设计师价值的重要标准后,这两年开始出现了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先获利后成名。对于品牌来说,现在很少有老板推出设计师来标榜其品牌的灵魂。市场的真实,人才流动渠道的畸形,客观上也阻碍了设计师成名。布衣就是在这样的企业中,短时间她是没有机会占到T台上谢幕的。
设计外包和设计师的职业化、专业化、细分化,使得设计师品牌和设计工作室大量涌现,而在这些企业,因为存在一个相对强大的主要设计者,其他设计师的成名也就遥遥无期。无疑,在这样的企业里,一切都是以利益为先的,生存下去才最重要。
布衣说,她喜爱服装,喜爱时尚,这是她从业的根本动力,但是现实的残酷,让她不知所措,将来做什么,她不知道。这是鲜花背后的真实。
站在T台上接受鲜花和掌声,被美女模特们包围着,大幅照片出现在各种报纸杂志上,讲述什么是这季流行……这是服装设计师一度给人们的形象——和美女、艺术、时尚结合在一起的,令人羡慕的职业。
但是布衣的工作和生活并不是这样,虽然我们可以在品牌发布会上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但在T台上谢幕却不会有她出现。周而复始的画款式图、看面料、跑市场、下车间等繁杂的工作,让布衣很难有时间休息,而每个月2000元左右的薪水和渺茫的提升机会,更让她感到前途迷茫。
布衣是数以万计的基层中国服装设计师中的一员,而她的生活和工作却代表了绝大多数服装设计师们的生活状态。
“中国服装设计师努力了20多年,却依然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是一位国内知名服装设计师对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一群体生活状态的痛心论断。
伴随着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服装设计师由最初裁缝身份的艰难挣扎生存,到被捧为艺术家和品牌救世主后的张扬和狂热,再到今天对自身工作的清醒认识、平实心态,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但是当神话被打破,一切用市场说话的时候,这个被艺术光环笼罩许久的职业,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对艺术的尊重。换句话说,所谓服装设计师的社会地位提升,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皇帝的新装,他们还在为维持基本的生存而拼命工作。
理想为生存让路
布衣毕业于南方的一所知名院校,她的同学现在做设计的还有一大半,和她一样也是在福建、广东等服装产业发达的地域工作。相似的工作经历,使得他们的收入水平接近,维持在月薪2000-3000元左右。
相比之下,内陆地区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改行率要远远高于沿海地区,面对离开校园后最直接的生存问题,很多人选择了能让自己最快速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职业。虽然他们都对服装和时尚有着深深地情结甚至痴迷,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梦想,但是面对生存,理想被生活强奸。纵然生存问题得以解决,却由于各种原因,这些人最终能够回到服装设计职业上的几率接近于零。
而进入服装品牌工作的毕业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往往要从基础的缝纫、样衣、打板、面料采购等做起,两三年熬过去,不用说大师梦,即便是设计总监的职位都是梦想了,他们从服装设计中体会到的快乐渐渐减小。
服装设计师人才在高校扩招后产生的相对过剩,已经大幅度降低这一职业的含金量,现在火热起来的买手、陈列等职业,更让设计师的地位尴尬。布衣说自己就等同于电脑操作者,天天画平面图,机械式的工作让她已经木然。
很多人说这是一个高薪的职业,因为它离时尚特别近。但纵然是一些知名的设计师其年收入也不过是几件大牌服装的价格数字,更不用说身处基层的设计师们。包括环渤海湾、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等服装产业相对发达的地方,一个服装设计师的月薪不过二三千元,除去必要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所剩无几,加入月光族是一定的。
虽然大部分产品是出自基层设计师手中,但很多公司只有设计总监才有产品设计提成,低得可怜甚至没有的提成收入,让基层的设计师们对自己的工作价值产生怀疑。甚至有人说,他们根本不能叫做设计师。
在知名的设计师里,他们出道时的激情和抱负,也慢慢消失在市场的竞争中。不夸张的说,国内很多服装设计师的职业理想在慢慢破灭,这是让人非常痛心的结论。
名气和利益争先
很明显,上世纪末,为数不少的设计师在出名后获得相当利益的“明星效应”产生的影响力,现在依然在发挥着作用,尤其是参加服装设计大赛。这似乎是先有名气再获利益的最佳选择。
于是,近几年各种服装设计大赛越来越多,不断产生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金银铜奖,毫无疑问,大赛获奖的资历,不但能够提高就业成功率,更与高的薪金报酬和好的待遇直接相关。几乎每个学校里都存在以参赛为主业的学生,一夜成名的诱惑,让没有社会工作经验的准设计师们很难抵挡。
太多的人确信,不做时装发布会就不算设计师,设计师需要受到来自社会上对艺术家式的尊重,需要美女和鲜花的簇拥,需要在媒体前张扬个性。这种受典型西方设计师时代价值观影响的价值取向,是他们走向成名道路的根本动力。当然也有人深谙有了名气好骗人的法则,在名不副实地得到各种华丽的头衔后,在业界开始招摇撞骗,难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要脚踏实地,不能忽悠。
在市场、商业成为衡量设计师价值的重要标准后,这两年开始出现了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先获利后成名。对于品牌来说,现在很少有老板推出设计师来标榜其品牌的灵魂。市场的真实,人才流动渠道的畸形,客观上也阻碍了设计师成名。布衣就是在这样的企业中,短时间她是没有机会占到T台上谢幕的。
设计外包和设计师的职业化、专业化、细分化,使得设计师品牌和设计工作室大量涌现,而在这些企业,因为存在一个相对强大的主要设计者,其他设计师的成名也就遥遥无期。无疑,在这样的企业里,一切都是以利益为先的,生存下去才最重要。
布衣说,她喜爱服装,喜爱时尚,这是她从业的根本动力,但是现实的残酷,让她不知所措,将来做什么,她不知道。这是鲜花背后的真实。
前一篇: 关于服装设计的视觉焦点学
后一篇:男裤时尚上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