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可以只为了写
(2009-01-12 18:40:38)
标签:
写作诗歌杂谈 |
写,可以只为了写
董悭
关于写作,我实在没有太多的心得。但是一位朋友不耻下问,提出“这两天总是缺少写东西的灵感,感觉好像撞到了墙,脑筋也不会转了”,征求我的意见,只好不顾个人的无知浅陋,贡献愚者的一得。我最简单的一个看法是“写,可以只为了写”。
我们的写作有很多目的,就好像孔夫子说的“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尽管他老人家只说的是诗,其实我想任何的写作都可以这样。老人家说:“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不就是说的不必要把它总作为那么严肃的事情而郑重其事。
为什么这样说呢?也许是好的写作需要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很难说就一定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无论如何写作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所以写的时候,无论是哪种体裁,都可以实现开始尝试,越出现错误和问题,越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可以因此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种弥补当然就不单单是写的技巧了,包括我们的思想和对别人的思想的理解和感触,因为个人写作的终极目的还是要言志或者传道(那些应制的创作常常谈不上什么文学也就是这个缘故)。
那写的时候究竟该如何选择呢?
实际上可以选择的东西很丰富,因为我们的人生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自己感觉到的单调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被某些太过执著的情愫蒙蔽了。
我建议流水帐都是有价值的。很多人读书读到《春秋》的时候常认为是流水账,只不过按照年份月份排列事件,实际上即使不象作传的那些前辈理解的那么多微言大意,却在字里行间的确的隐含着批评和见解。我们自己的真的流水账在纪录心情上也能够起到类似的作用。
另外一个建议是抄写。抄写的过程因为用到心脑手,可以积极的调动各种人的因素,充分的完成一次与古人或前辈的跨时空的对话,这样的成长经历是难能可贵的。我现在都感谢非典期间抄写《国史大纲》给自己带来的终身受益的影响。我们要对抄写的东西进行选择,能够选出好的内容来本身可以表现眼光的独到,眼高手才可能更高,眼高手低当然常见,但是眼底手高却未尝闻也。
所以我说“写,可以只为了写”,这不是最后的追求,却是过程中的有意识的努力,什么时候我们都可能遇到瓶颈,也许对别人而言我们自己的瓶颈来得太轻易了,这会让我们失望,但是我想这个过程就象是爬山,只要清醒的坚持,即使走弯路,岂不知爬山时弯路却是轻松的路,花费多的只是时间。如果不是以写作谋生,时间当然要充足的多了,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到山顶领略别样风光。
在这件事情上,任何着急都不会有用处,要知道那座我们努力攀登的山上没有可以取巧的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