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思维最简洁,最常用的表达工具之一。教师与家长的积极语言模式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建构学生的积极人际关系,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本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情智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强调了对人的关心和对人的尊重。激励性评价语言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与激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对自我的肯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本学期我们组研究的主题是“小学课堂中激励性评价语言的应用与研究”我围绕研究课题,在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对激励性评价语言进行探讨与尝试:
1、改变课堂上教师评价性语言单调、笼统、含蓄的状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前在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未能根据学生的需求或问题的难易和价值而设计相应的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评价语言,要么千篇一律,要么评价就是来告诉学生过程和结果的正确与否,尤其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评价太过简单和无味,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平淡匮乏,每节课大都是“很好”“棒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课堂表面非常热闹,但实质上学生对老师的表扬麻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也很无奈。
2、精心设计评价性语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学生的共性,教师最不愿意看到“你讲你的我做我的”,任何一个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评价语言。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我会说:
(1)“再试一试,我对你有信心”
(2)“大胆说出来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你能行”
(3)“你觉得你的问题在哪儿,需要帮助吗?”
(4)“如果你把刚才说的再组织一下,讲的有条理一些就会更好了”
(5)“你的表达特别有顺序,让大家一听就懂了”。
有些人认为,要想加强班级管理,对学生不能有好脸色,更不能对学生说好听的话,而要用威严镇住学生,否则学生会蹬鼻子上脸,无法无天。家长也希望教师对孩子严格管理,该说说该骂骂。总之,大家普遍有一种观点,管理学生要严格,要批评教育,不能给学生好脸,不能给学生好话。严就是对学生板着脸没好话吗?如果我们整天板着脸,没好话,学生就会离我们远远的,我们就无法与学生交流声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内心却是汹涌澎湃,这不但不会促进班级发展,而且还将成为班级发展的瓶颈。
总是对学生抱有希望的教师,在事情发展不顺利是坚持对学生说总会解决的,困难是能够克服的,你会有办法克服的。对学生的态度会随着语言的表达而渐渐与语言倾向趋同,会倾向于感觉和认为学生无论多困难,都会全力追求目标并能够成功。而且觉得学生是会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的。学生的勇于探究和问题解决等素养也容易形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在下面四个方面向着有希望品质和自我管理行为发展。
消极语言容易引起人的消极情绪,如厌烦,焦虑,愤怒,恐惧。这些消极情绪常常引起人们对危险的注意,使人可选择的反应模式范围很窄。即匆忙行动起来,以应对消极情绪而积极情绪,传达安全的信息安全信息,使人的选择范围扩大,增强人的行为和认知能力,如注意力范围更广泛,学习或工作记忆力更强、言语更流畅的。学生积极情绪的好处,不仅仅体现在此时此刻,而更多的是体现在未来,就是说学生如果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他不但现在会愉快,而且在以后的时间也会愉快。而人在愉快或平静的情况下会变得更积极,思维会更敏捷。所以教师语言应着力引发学生的快乐体验和积极情绪,否则师生的谈话将很难起到效果,学生可能依旧不爱学习,师生心情也都会受到影响。教师会认为自己为学生操碎了心,可学生并不领情。而学生会认为教师太啰嗦,眼里除了学习成绩,没有别的结果,师生互不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没有提高。
教师能根据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给学生以肯定和真挚的赞扬,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