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梦话 |
默哀,头一次亲自上演这个新闻中耳熟能详的词汇。
真的难受。
闹钟响了的时候办公室里仍然没有动静。一个从事着新兴行业的广告公司仿佛没有那么浓郁的情感氛围。主管也在不停地强调,不要把哀悼变成形式主义,同志们要安排好自己手里的工作。
冷漠,不犯法。
可这时,我心里真的很渴望能把自己淹没在响彻长空的哀号当中。渴望抬头能看到那些飘荡在全中国上空的亡灵。看看那握着笔的小手,给宝贝发短信的妈妈,张开双臂保护4个孩子的老师……看看他们现在嘴角露出会心的微笑了吗?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了吗?
从得到哀悼日的规定,我就一直在想象我们这13亿人的上空飘荡着哀号会是什么场景。中午还和同事开玩笑,所有的鸣笛不会把我们的玻璃震碎了吧。
14:28了,当窗外的警报声猛然间凄厉地划进我的耳朵,主管一声起立,我就下意识拿好了手中的纸巾。站在15层楼高的我总觉得离那悲恸的海洋很远。中午在和一个同事讲述今天新闻上看到有幸存者喝丈夫血把自己腿锯断求生时,她匪夷所思的惊叹道:就为了一活着至于么?那一刻我迷惑了。我在想,是不是并非真的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像我想象的那样难受。
不论网上,还是天安门,或是更多可能的地方,哀悼的活动很多。但在地铁里、大街上……办公室里看到很多很多麻木的面孔,我不知道悲恸对于他们来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字眼。像一道命令吗?或像城市潮流来袭一样的一阵风?
抑或是我太投入于悲伤了?
中午饭时,大家谈笑风生,聊到应该可以避免的地震背后的科学知识,临走时饭桌上剩了好多没吃完,饭后大家去买冰激淋和饮料。我不停地想,在那片不成样子的土地上,这些食物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昨晚看晚会时很激动,跟msn上的朋友们说中国定会强大起来。可是从哪里强大?我们的确每个人的心里真的受到震撼了吗?像我们主管说的,不要指望一场灾难就会洗涤每个人的灵魂。是的客观地讲我相信她的话。至少对于如此清醒的人,大抵认为灵魂的涤荡只是一个大家在一周之内谈论的话题而不是与她真正相关的警示。
我甚至在想我们可以从节省一粒粮食做起,只要想想那些埋在废墟下面粒米未进耗尽能量的生命;
我们还可以从支持国货做起,当看到各种国企挂一堆零的捐款数额,我就会想到,这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坚持,不论他是否一名老总,这个时候只有中国人这三个字值得他这样去做;
我们也可以从拥挤的公车上、地铁里、马路上,曾经事不关己的冷漠,曾经你争我抢的嘈杂中轻轻地退一小步……
一天中我每时每刻都好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们有没有发生些变化,可我看到的是地铁站里仍然同往常一样,由于临近迟到边缘,由于大家都需要在城市中稳住自己的位置,每个人根本来不及顾及更多,很多人仍然会使出全身的力气往还没有下完人的地铁上拥挤,就算把要下站的乘客又堵塞回车门里也事不关己……终于有乘客愤怒了,他抽出自己淹没在人群中的皮包,大声喊着“为什么你们都这么没素质,要都这么没素质还来北京干嘛?!”可不是么,北京是首都,在首都都还这样,我们还能要求别人什么?埃,也许是那些人并不像我一样天天看电视吧,也许那些人觉得这辈子也不会摊上地震这种倒霉事。
说真的,我很希望现在能出现一个鲁迅,我甚至感受到了小时候语文、历史课本上那些爱国烈士们的决心。他们的形象从没像现在这样,在我的脑海中如此鲜活。我甚至觉得在国外定居的朋友跟我们出现了隔阂,不管走到哪里,有了什么颜色的身份卡,我们依然是黑头发,黄皮肤。这是无法进行任何加工的颜色。
我从没像现在这样爱过我生活着的国家,纵使笼罩着我们的体制有诸多不足,我觉得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能真的暗暗下定决心向强大的目标迈去,从自己的奋斗做起。少些埋怨,再少一些,只管让自己前进的脚步不要停息。
写下这篇日记,用以明志,来给自己的灵魂上刻下小小的一个刀口,不要在今天的坚强与悲恸过后忘却这道深深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