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场大火引发的悬案

(2015-11-08 21:56:14)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闲来无事扯七卦之九

                       一场大火引发的悬案

                     http://s10/mw690/001lmbacgy6WQzi5ryV79&690

    上一期七卦谈了齐桓公,春秋五霸中与齐桓公齐名的另一霸是晋文公,史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的故事,能够让大家最有印象的可能是关于寒食节的传说。说是从前晋国有一位隐士叫介子推,很有才华,与母亲隐居在绵山(在今山西省介休县)。国君想要他出山做官,介子推避而不见。国君派人满山寻找不见踪影,有人向国君出主意:放火烧山,逼介子推下山。

    国君采纳了这个意见,一把大火红了半边天,把介子推母子给烧成了焦炭。国君后悔不迭、伤心不已,下令以后每年烧山的这一天老百姓禁火,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又因为寒食节与清明节连在一起,后来寒食节被人们逐渐遗忘,清明节取而代之。

    这位放火烧山的国君就是晋文公。

    如今每年清明节前后,这个传说作为传统节日的知识普及在微信微博上满天飞。传说有板有眼,生动感人,可是《史记》、《左传》都记载了介子推隐居和晋文公征召他下山的事情,却没有放火烧山一节。

    而介子推为什么要隐居,这就要从晋文公的生活经历说起。

     晋文公名叫重耳,晋献公的儿子。因为受到父亲宠幸的骊姬的迫害(史称“骊姬之乱”),被迫在外逃亡十九年。他的随从人员当中,就有忠心耿耿的介子推。据说,晋文公在流浪途中,一次饿得发昏,介子推竟然悄悄割下自己腿肚子上的肉,煮熟了给主子充饥。

     晋文公回国执政后,封赏功臣,大大小小赏遍了,唯独遗漏了介子推。

     介子推的母亲要他去跟晋文公讨个说法,这个儿子却有一套不近情理的说辞:晋文公能够回国当国君,是上天的意旨,与臣子的辅佐关系不大,一些跟随国君逃亡的人却以为这是他们的功劳,贪天之功就是强盗,国君封赏他们,是错上加错;这些人受到封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不愿意与他们为伍;语言是行动的装饰,我连自己的身体都要隐藏起来了,还用得着去用语言掩饰吗?

     这就是所谓的“介子推辞官不言禄”。尽管史书上白纸黑字,但笔者依然怀疑介子推的这些言辞是他真实内心的掩饰。老彭以几十年的生活经验来推测,介子推大约是一个耿直过了头的人,心不坏,却也得罪了很多人,其中包括主子重耳和一起流亡的同伙。在困难的时候,大家相互之间能忍则忍,一旦困难过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会爆发出来了,昔日相互取暖的朋友,转眼间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介子推毕竟跟随重耳二十年,对主子的性情应该是看透了。重耳既大度能容,又睚眦必报,后来孔子评价晋文公“谲而不正”。而且介子推没有得到封赏,难道是晋文公的一时疏忽吗?从两人之间的关系看,说不通。

      以上推测没有直接证据,却有间接材料。与重耳一起流亡的人中,还有一个叫子犯的老臣,说起来他还是重耳的娘舅。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即将回国执政,光明就在眼前,可是归途中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子犯要离开队伍。他辞职的理由更奇怪:我服侍了你这么多年,罪过很多,我的心里清楚,你心里更有数,所以我要离开你了。

      与子犯相比,介子推的“罪过”恐怕有过之无不及。更糟糕的是,介子推不像子犯一样,懂得迂回和试探,只知一味清高,不仅自己把自己架在半空不着地,而且让晋文公也下不了台。事实上,当时晋国很多人为介子打抱不平,这么劳苦功高的人,怎么没有封赏啊?

     我们知晓的历史很复杂,而我们未知的真实可能更诡异。

     绵山上那把奇怪的大火,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