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吸毒州长”毁于官瘾
(2011-09-26 22:56:02)
贪官落马,有关他们的官场逸事丑闻也随之浮出水面。据报载,因吸毒而在众多贪官中别具一格的云南省楚雄州原州长杨红卫,在今年年初迎接新州委书记到任,代表州领导作表态发言时,他脱稿而讲:“我也想当州委书记,组织让谁当谁就能当”。众皆愕然。
既入官场,渴望升迁,应属人之常情。对于杨红卫官文之外的即兴发言,在场所惊愕者,不在他存当州委书记之愿,而在他公开场合实话实说,一是直陈胸臆、坦露心迹,二是一语道破官员任擢程序之天机。而这些均属为官之忌。
杨红卫居官一州之长,宦海多年,在新州委书记即位之时,却要破坏潜规则,言他人所不敢明言,应是心理失衡、一时失控的冲口而出。足见他官瘾之重,求升之急。
官员在仕途上的名利追求,是对个人价值的自我肯定,不能一味回避,用道德高标加以彻底否定,更是虚伪。通过制度的引导,使官员的个人利益与全社会公共利益成正相关关系,则可最大限度激发官员的热情和潜力,使他们在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的同时,也相应获得自身利益的满足。
而要让这种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成为现实,有赖于对官员考评、擢用机制的优化。只有将官员政绩、品行的评价权归于公众,并由此决定官员去留升降,官员才会以公共福祉为己任,以民意为决策和行动的向导,求取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现实情形却是,“组织让谁当谁就能当”,换言之,组织不让谁当谁就不能当。官员只需对上级负责,只要上级满意、认可,贪腐不是问题,民怨无碍升迁之路。报道称,在狂热推进一些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中,杨红卫有个兴奋点,那就是开发商与“上面”的头头脑脑有联系,能帮助他“升迁”。可见,政绩工程在唾骂谴责中盛兴不衰,只因官场上上下下在其中各有所取。同时,官员要结上司欢欣,又需收受贿赂,再投上司所好,于是边腐败边升迁现象就不足奇怪。还有人仕途蹭蹬,升迁无望,失意不满,也要以贪腐弥补。是进也贪,退也贪。
可见官瘾有如毒瘾,均可毁人。但二者又有区别,毒瘾只有极少数人染上,而官场中人人都有官瘾,只是轻重缓急不同;毒瘾有百害而无一益,而官瘾引导得方,可以转化为官员造福民众的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杨红卫又并非毁于官瘾,而是毁于满足官瘾的路径和方式。(全文891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109/26/t20110926_22719395.shtml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