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硫酸更可怕的是心灵冷血
(2010-04-10 21:59:36)
标签:
蔡涛硫酸冷血凶杀案校园暴力陆风杂谈 |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汕尾陆丰市甲东中学八年级6班(即初二年级)发生惨剧。学生蔡×涛疑因与同学发生口角,将事先准备好的硫酸向同学泼洒,事件造成18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其中蔡×涛本人在泼洒硫酸过程中手部被轻微烧伤。目前,陆丰市警方已经介入调查,蔡×涛被警方带走调查。
南平凶杀案凶手郑明生在辩解时说:“这个社会太无情。”就其具体案情的司法意义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狡辩,但当我们做深刻反思、探讨治本之策的时候,其社会学意义却远不是一种狡辩。记得2007年4月,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惨案,32名无辜者受害。美国人对这件事的善后却让处于大洋彼岸的中国人大跌眼镜。在几乎所有的中国人眼里,凶手赵承熙是个十恶不赦的刽子手,让他下十八层地狱都不为过,就象曾经的马家爵一样。但令大多数中国人不解的是,美国人在沉痛悼念32名遇难同胞的同时,对赵也表现出了近乎于不近情理的宽容。他们没有过多地对凶手加以道义上的鞭鞑,他们把赵承熙也视为这次事件的受害者而加以真诚的沉痛悼念,他们更多的是检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悲剧,是什么原因导致像赵承熙这样的具有心理疾患的患者最终没有被救治而演变成悲剧的制造者。
是什么原因令一个涉世尚浅的孩子仇恨满腔、心存毒念?报道说,蔡×涛的改变是从六年级开始的,蔡的父母发生了一些事情,之后蔡的脾气开始变坏。但是,从父母之间的事情到他与同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之间,还需要无数的环节才能产生联系。遗憾的是,在这些环节建立的过程中,对于“蔡的脾气变坏”不是纾解,而是累积;不是弱化,而是加强。学生之间的“江湖故事”只是社会现实和校园环境的投影。难道不是弱肉强食、法纪虚无的社会现实,导致了孩子“暴力最强者说了算”的意识?难道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考试体制令同学们之间只有竞争、友谊淡漠?难道不是这种应试体制让学校专注于学生的课业而忘记了对于学生心灵的塑造?
蔡×涛用硫酸伤害了同学,同时他自己也是受害者。如果我们的教育者没有从他身上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失职,这才是最大的社会悲剧。(全文1076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s/2010-04-10/0231200431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