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市召开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警示教育大会,邀请了两位服刑人员穿着囚衣现身说法。其中一位是被称为“玩权、玩钱、玩女人”的“三玩市长”,郴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雷渊利。3月24日湖南红网图文并茂地报道了此事,对雷渊利的忏悔内容摘要刊发,文中还说:贪官的自我剖析入骨三分,给在场者以深刻的震撼。
在场者的震撼究竟有多么“深刻”,报道中没有具体的描述。其实,这种贪官现身说法式的廉政教育在各地都已经屡有上演;“三玩市长”的事迹媒体曾有过详尽的报道,人人皆知;从摘要看,雷渊利忏悔中的“放弃学习”、“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之类套话,也似曾相识。所以说,在场者的震撼也许有,但要说有多么强烈,恐怕谈不上。
再说,在场者内心的“震撼”即使有,其方式未必与组织者的期望相一致。雷渊利现身说法的标题是:贪欲使我进牢房,身败名裂悔之晚。严格地讲,造成雷渊利进牢房的不是贪欲,因为自私和贪欲是人性中固有的一面,人人都有,却不是人人都“三玩”,也不是人人都进牢房。应该说,是没有监督、肆无忌惮的权力,使雷渊利的贪欲无限膨胀,导致他进牢房。雷渊利腐败败露于一个偶然事件:郴州市一干部拿公款去澳门豪赌,赌资上亿,事发后被抓,牵扯出雷渊利。如果不是这种偶然,雷渊利的“三玩”还会平安无事地升级到“N玩”。没有现在的“身败名裂”,当然也就不会“悔之晚”。
现身说法式廉政教育的“卖点”在于贪腐者被抓后的严重后果,在于被抓前“无拘无束”与被抓后身不由己的强烈对比。这当然也能给人以一定的震撼。可贪腐者之所以敢于贪腐,正是在于他们预计腐败过程足够地隐蔽,自己不会被抓,或者可以通过种种伎俩逃避法律的惩罚。如果贪腐的机会随时存在,而且其中的诱惑力巨大,权力拥有者又通过理性的算计,产生了侥幸心理,那么现身说法式的廉政教育对于腐败者的“教育意义”仅仅是:如何尽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加严密和隐蔽一点。
可以说,贪官现身说法,对于领导干部廉政自律、克制贪欲的警示效果非常有限。真正应该引起震撼的,是这些贪官事迹中所暴露出的制度缺陷。是什么原因导致雷渊利这个曾经的好学生、好干部后来“内心深处开始变质”?“担任副市长以后,分管国土资源,有时在办公室等我批条的人排队,我究竟做了多少批示自己也搞不清”,一个副市长,究竟拥有多大的自由裁量权?“国家规定的财产申报,我没有执行,每年春节后登记收受红包的账本,我也是象征性地登记一些鸡毛蒜皮之类”,为什么财产申报变成了走过场?诸如此类的漏洞不堵塞,那么贪官被抓后的令人“震撼”远远不足以阻挡权力者的腐败冲动和侥幸心理。(全文1054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0/0324/12/62HS749S0001124J.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