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临汾缺书记”看矿难问责之失

(2009-03-31 22:15:11)
标签:

矿难

行政首长

问责制

临汾

杂谈

襄汾溃坝事件后,临汾市市委书记夏振贵停职检查至今,代市长罗清宇主持工作已半年,目前仍无适当人选任市委书记,往年此时已召开的地方两会至今尚未召开。据悉,山西省委相关领导相继到阳泉市等地物色下一任临汾市委书记人选,但不少人都推辞到临汾就职。

有官无人愿做,这在当今官场是难得一见的现象。不过,对于仕途中人来说,倒不难理解。能够作为市委书记人选,应当是职位不低、升迁有望,他们宁愿在仕途上走得更平稳一些,也不愿意仓卒就临汾市委书记这个“高危”职位,一旦安全事故不期而至,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和无量前途。

官员们存有如此心态,只因他们明白一个事实:治理矿难频发的煤区安全秩序,远不是勤政廉政就能达成的。诚如因矿难而引咎辞职的原山西省省长孟学农所言,只有产业结构调整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而高能耗、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积重难返,使得煤炭这个市场稀缺资源更加紧俏,导致煤矿利润不断走高以及由此滋生出市场和政府管理的种种乱相,也强化了煤区地方经济对于煤炭资源的倚赖。

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煤矿安全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按照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要求,地方主要领导就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常常被问责离职,似乎只有行政首长离职,才能平息公众的义愤。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平心而论,煤矿安全隐患都是长年积累的顽疾,有时新上任的官员都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已经被免职。而换一个领导,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又要被重新来过,甚至有时不得不放弃产业结构调整。煤矿安全治理陷入不能自拔的怪圈。

如此背景之下,临汾市市委书记一职无人敢轻易问津,也在情理之中。即使有人硬着头皮上了,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放不开手脚。更可怕的是,有人深知自己官位岌岌可危,便放弃长远打算,与不法矿主同流合污,捞取眼前实际利益。这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由此可见,对于矿区安全生产的行政问责,还需要建立更加周密全面的责任追究机制。行政首长固然要担负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但也要区分那些是当前管理的漏洞,哪些是历史沉积的因素,由此分清各级责任人的责任轻重。让行政首长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不充当前任领导和历史欠帐的“冤大头”,问责制才能体现公平公正,也才能对治理矿区安全生产发挥根本性作用。(全文940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9-03-31/06341751620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